隨著基金一季報披露完畢,公募基金在今年首季的經營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天相投顧統計的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擺脫了去年的虧損局面,整體盈利1104.61億元。其中,混合型基金獲利414億元,成為今年首季最賺錢的品種。
不過,在股指反彈和行業扭虧為盈的大好局面下,公募基金的整體規模卻大幅縮水3059.27億份。據統計,貨幣基金遭遇3263.94億份的淨贖回,在全部品種中“失血”最為嚴重;而債券型基金和商品型基金分別獲得912.94億份和22億份的淨申購,是公募基金僅存的增量來源。
權益類基金貢獻最大
A股市場在今年首季迎來一輪“小陽春”行情,滬指上漲3.8%。受此帶動,公募基金擺脫了去年的虧損局面,整體盈利1104.61億元,環比去年四季度大增1383.46億元。具體來看,混合型基金盈利414.55億元,取代貨幣基金成為今年首季的賺錢大戶;貨幣型基金以331.7億元的盈利水準緊隨其後;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則分別在今年第一季度貢獻了199.29億元和67.07億元的利潤。
從公司角度來看,天弘基金以94.87億元的盈利水準摘得公募基金行業桂冠,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分別盈利92.23億元、86.8億元,名列榜眼、探花。在上述基金公司之後,今年首季整體盈利躋身行業前十位的,還有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華安基金和國泰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這十家基金公司合計盈利565.28億元,佔據公募基金行業總利潤的“半壁江山”。
與去年部分中小次新基金憑藉低風險產品的貢獻完成“逆襲”不同,除天弘基金之外,今年首季的盈利大戶多受益于旗下權益類基金的良好表現。以華夏基金為例,公司旗下的華夏新經濟、50ETF和華夏滬深300ETF分別盈利11億元、8.99億元和7.33億元,對公司的整體利潤貢獻最大。易方達基金公司旗下的易方達新絲路、H股ETF和易方達瑞惠靈活第一季度分別盈利8.65億元、7.46億元和6.8億元,位居公司旗下各類品種前三位。
貨幣基金“失血”嚴重
不過,在股指反彈和行業扭虧為盈的大好局面下,公募基金的整體規模卻大幅縮水3059.27億份。其中,貨幣基金遭遇3263.94億份的淨贖回,“失血”最為嚴重;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的份額分別下降580.39億份、112.17億份和87.86億份。
儘管債券基金今年首季的收益情況仍不見起色,但其仍然獲得了912.94億份的淨申購,成為公募基金最大的增量來源。此外,商品型基金也“輸血”22.01億份,申購比例達25.22%。
基金公司方面,在可比的112家基金公司中,僅有41家獲得淨申購,其餘均出現淨贖回。具體而言,天弘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浙商基金分別以3555.67億份、1527.6億份、488.87億份的淨申購額包攬排行榜前三名的寶座。此外,華富基金、浦銀安盛基金、永贏基金、中銀國際證券和興全基金的淨申購額均超過100億份。
這些淨申購額領先的基金公司有個共同的特點,即旗下貨幣基金獲得較大的資金流入。例如天弘基金,其旗下天弘餘額寶貨幣一季度獲得了3313.44億份的淨申購,在公司3555.67億份的淨申購總額中占比高達93%。此外,工銀瑞信旗下的工銀安盈貨幣B、浙商基金旗下的浙商日添金B、華富基金旗下的華富天益貨幣B等,均為各家公司“吸籌”最多的產品。
此外,績優基金強大的“吸金”效應在一季報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今年首季暫列股票型基金冠軍的嘉實滬港深精選,期內獲得了21億份的淨申購,申購比例達177.44%。此外,年內表現突出的東方紅滬港深混合、萬家新利靈活配置、博時主題行業等基金同樣受到了資金青睞。
天弘工銀規模遙遙領先
從管理規模來看,憑藉餘額寶強大的“吸金”效應,天弘基金實現3572.08億元的增長,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繼續穩坐行業頭把交椅。排名第二的工銀瑞信基金規模從去年四季度末的4603.43億元大增至7033.25億元,其中,首募規模高達909億元的工銀瑞信豐淳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基金,以及一季度規模驟增1334億元的工銀安盈貨幣A可謂功不可沒。
排名第三至第九名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均在3000億元至4000億元之間,分別是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和建信基金;匯添富基金以2528.15億元的管理規模名列第十位元。
中銀、廣發和鵬華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分別名列第十一名至第十三名。管理規模在1000億到2000億之間的基金公司有8家,包括富國、銀華、華安、大成四家老牌基金公司,華寶興業、興全、上投摩根這三家上海中生代基金公司,以及背靠興業銀行的興業基金公司。
不過,在股指反彈和行業扭虧為盈的大好局面下,公募基金的整體規模卻大幅縮水3059.27億份。據統計,貨幣基金遭遇3263.94億份的淨贖回,在全部品種中“失血”最為嚴重;而債券型基金和商品型基金分別獲得912.94億份和22億份的淨申購,是公募基金僅存的增量來源。
權益類基金貢獻最大
A股市場在今年首季迎來一輪“小陽春”行情,滬指上漲3.8%。受此帶動,公募基金擺脫了去年的虧損局面,整體盈利1104.61億元,環比去年四季度大增1383.46億元。具體來看,混合型基金盈利414.55億元,取代貨幣基金成為今年首季的賺錢大戶;貨幣型基金以331.7億元的盈利水準緊隨其後;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則分別在今年第一季度貢獻了199.29億元和67.07億元的利潤。
從公司角度來看,天弘基金以94.87億元的盈利水準摘得公募基金行業桂冠,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分別盈利92.23億元、86.8億元,名列榜眼、探花。在上述基金公司之後,今年首季整體盈利躋身行業前十位的,還有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富國基金、廣發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華安基金和國泰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這十家基金公司合計盈利565.28億元,佔據公募基金行業總利潤的“半壁江山”。
與去年部分中小次新基金憑藉低風險產品的貢獻完成“逆襲”不同,除天弘基金之外,今年首季的盈利大戶多受益于旗下權益類基金的良好表現。以華夏基金為例,公司旗下的華夏新經濟、50ETF和華夏滬深300ETF分別盈利11億元、8.99億元和7.33億元,對公司的整體利潤貢獻最大。易方達基金公司旗下的易方達新絲路、H股ETF和易方達瑞惠靈活第一季度分別盈利8.65億元、7.46億元和6.8億元,位居公司旗下各類品種前三位。
貨幣基金“失血”嚴重
不過,在股指反彈和行業扭虧為盈的大好局面下,公募基金的整體規模卻大幅縮水3059.27億份。其中,貨幣基金遭遇3263.94億份的淨贖回,“失血”最為嚴重;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指數型基金的份額分別下降580.39億份、112.17億份和87.86億份。
儘管債券基金今年首季的收益情況仍不見起色,但其仍然獲得了912.94億份的淨申購,成為公募基金最大的增量來源。此外,商品型基金也“輸血”22.01億份,申購比例達25.22%。
基金公司方面,在可比的112家基金公司中,僅有41家獲得淨申購,其餘均出現淨贖回。具體而言,天弘基金、工銀瑞信基金和浙商基金分別以3555.67億份、1527.6億份、488.87億份的淨申購額包攬排行榜前三名的寶座。此外,華富基金、浦銀安盛基金、永贏基金、中銀國際證券和興全基金的淨申購額均超過100億份。
這些淨申購額領先的基金公司有個共同的特點,即旗下貨幣基金獲得較大的資金流入。例如天弘基金,其旗下天弘餘額寶貨幣一季度獲得了3313.44億份的淨申購,在公司3555.67億份的淨申購總額中占比高達93%。此外,工銀瑞信旗下的工銀安盈貨幣B、浙商基金旗下的浙商日添金B、華富基金旗下的華富天益貨幣B等,均為各家公司“吸籌”最多的產品。
此外,績優基金強大的“吸金”效應在一季報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例如,今年首季暫列股票型基金冠軍的嘉實滬港深精選,期內獲得了21億份的淨申購,申購比例達177.44%。此外,年內表現突出的東方紅滬港深混合、萬家新利靈活配置、博時主題行業等基金同樣受到了資金青睞。
天弘工銀規模遙遙領先
從管理規模來看,憑藉餘額寶強大的“吸金”效應,天弘基金實現3572.08億元的增長,總規模達到1.2萬億元,繼續穩坐行業頭把交椅。排名第二的工銀瑞信基金規模從去年四季度末的4603.43億元大增至7033.25億元,其中,首募規模高達909億元的工銀瑞信豐淳半年定期開放債券基金,以及一季度規模驟增1334億元的工銀安盈貨幣A可謂功不可沒。
排名第三至第九名的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均在3000億元至4000億元之間,分別是易方達基金、博時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嘉實基金、華夏基金和建信基金;匯添富基金以2528.15億元的管理規模名列第十位元。
中銀、廣發和鵬華基金公司的資產規模均超過2000億元,分別名列第十一名至第十三名。管理規模在1000億到2000億之間的基金公司有8家,包括富國、銀華、華安、大成四家老牌基金公司,華寶興業、興全、上投摩根這三家上海中生代基金公司,以及背靠興業銀行的興業基金公司。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