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自8月26日探底2850點後開始逐漸企穩,近期圍繞3000點至3200點進行窄幅震盪。大盤箱體築底之時,一批妖股橫空出世:特力A、暴風科技、海欣食品和七喜控股昨天齊奔漲停,再續之前的漲停奇觀。分析人士表示,這些股票的上漲,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基於公司業績改善。
“海妖”一分鐘成交10.6億元
“海妖”海欣食品昨天以跌漲停切換、18.9億元天量成交及振幅19.97%、換手率85.43%,繼續全方位“亮瞎”市場的眼睛。
此前的9月22日,海欣食品憑一分鐘完成跌漲停切換、成交10.6億元驚豔A股,其82.97%的換手率創下了今年以來非新股單日換手紀錄。據北京青年報記者統計,海欣食品自2012年10月上市以來,即使在今年行情最為火爆的5月下旬,其一周最高成交量也就是10.6億元。
據瞭解,海欣食品為速凍魚肉製品龍頭企業之一,2014年為減緩行業價格戰對業績的衝擊實行差異化戰略,發力高端市場。今年初,公司收購上海貓誠電商並進軍火鍋連鎖餐飲,市場認為該公司O2O雛形初現,估值提升值得期待。今年6月底,海欣食品開始停牌籌畫重組。經過兩個半月停牌,公司宣佈重組夭折並於9月16日複牌,此後公司陷入連續跌停。
從A股歷史看,曾經的明星股重慶啤酒 、昌九生化均在連續跌停後出現跌停到漲停的走勢,但其連續跌停數量和累積跌幅均超過目前的海欣食品,或許“海妖”正期待著自己的“接盤俠”。
“妖王”8天8個漲停板
8個交易日連續8個漲停板的特力A,被市場稱為近期的“妖股之王”。
在6月股災後的第一波反彈中,特力A股價從7月9日9.88元一路狂飆,在8月13日刷出年內新高51.99元,一個月暴漲超過4倍。此後股價節節下挫,9月8日盤中創反彈後新低18.51元。而其新一輪飆升行情自9月14日啟動,昨天特力A繼續封上漲停,收盤價為45.71元,直逼8月13日創出的歷史最高價。
公開資料顯示,特力A全稱為深圳市特力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6年,第一大股東深圳市特發集團有限公司是深圳最早成立的國有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實際控制人是深圳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公司主業為汽車綜合服務,涉及汽車銷售、維修、檢測設備的生產等。身貼地方國企改革的標籤,每逢國企改革風起,特力A總會重回風口。9月13日出爐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成為特力A大行情起跳的踏板。
市場人士表示,特力A有國企改革的概念,而且流通市值小——在特力A股價18.51元時,流通市值僅33億元,是不用靠基本面支撐的最佳炒作標的。
“風妖”高送轉前後5漲停
次新股龍頭暴風科技是不折不扣的老牌妖股,該股曾經從每股7.14元的發行價一路飆升至327.01元。從9月16日至9月23日,暴風科技觸底反彈,連續5個交易日封上漲停板。昨天該股上下震盪,振幅接近8%,最終以13.6億元的近期天量尾盤封上漲停。
針對公司股價的連續漲停,暴風科技工作人員稱可能與公司近日的分紅擴股有關。據瞭解,暴風科技分紅擴股方案為“2015年中期以總股本12000萬股為基數,每10股轉增12股”,9月18日為除權除息日,擴股後的暴風科技股價從90元直接降至40元的價位。
股價反彈,公司動作頻頻。暴風科技9月17日召開發佈會,全新的30人管理團隊亮相,並高調宣稱公司未來將聚焦VR、TV、秀場、視頻和文化五大業務群。同時董事長馮鑫宣佈即將成立新公司——暴風文化,專注於IP的投資、孵化和運營。昨天有媒體表示,暴風科技近日又透露了暴風TV互聯網電視將於10月推出的消息。
在暴風科技股價大漲之下,公司控股股東馮鑫再次將手中持有的股票質押出去。暴風科技9月17日公告顯示,馮鑫將其持有的公司有限售條件股份400萬股於2015年9月15日質押給四川信託有限公司,本次質押股份數占其本人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15.65%。截至公告日,馮鑫持有公司股份2555.6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1.30%,累計質押股份861萬股,占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33.69%,占公司總股本的7.18%。
“殼妖”雄霸9月漲幅榜
真正霸佔9月漲幅第一的,當屬逆勢走強的七喜控股,分眾傳媒的借殼使七喜控股成為重組股的代表。
七喜控股昨天大幅低開3%,下午1點半前再度封上漲停,實現了令人心動的九漲停,而且收盤創出歷史新高30.01元。
七喜控股5月初停牌時,大盤處在4500點一線,但在公司複牌的9月2日,大盤跌至3000點附近。七喜控股複牌當日,便用“一”字漲停化解了補跌壓力,也走上了連續七漲停的道路。其中,七喜控股在9月15日突然遭遇跌停,之後又連漲3日。
除七喜控股外,在本輪下跌中披露借殼方案的黃海機械和銀潤投資 ,同樣成為資金追捧的目標。黃海機械在7月14日披露長春長生借殼的消息之後,走出連續9個漲停,而銀潤投資在學大教育借殼消息的推升下,8月10日複牌後也同樣收穫了9個漲停板。
市場人士指出,在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時,幾乎所有個股都會受到影響,利好消息的效果也大打折扣,但是借殼上市意味著一家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徹底變化,估值面臨重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