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債券

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改革的效果正在顯現

新華社,北京
2022-08-09 12:35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8月9日電題:債券市場信用評級改革的效果正在顯現

新華社記者劉開雄

當前,我國信用評級行業正在經歷一次改革,從發行人付費模式逐步向投資人付費、多機構交叉評級等方式轉變。這次改革不僅關係到信用評級行業自身未來,更直接關係到我國債券市場的未來。

信用評級,被稱為債券市場的"看門人",是債券市場的核心要素之一,事關債券到期時本金和利息足額償付的可能性。

長期以來,我國信用評級主要採用發行人付費模式,使得信用評級機構與債券發行人之間形成了利益捆綁,直接影響債券風險定價,造成評級虛高等問題,影響債市的進一步發展。

2021年8月,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通知明確提出,鼓勵發行人選擇兩家及以上信用評級機構開展評級業務,"鼓勵信用評級機構開展主動評級、投資者付費評級並披露評級結果,發揮雙評級、多評級以及不同模式評級的交叉驗證作用。"

"對外披露評級結果發揮了不同評級模式交叉檢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評級行業級別`虛高`情況,也為金融機構投資決策提供有益參考。"中債資信評級部門負責人李欣介紹,自五部委通知發佈以來,中債資信主動向市場公佈約800家發債主體級別和報告,約占銀行間市場發債企業的三成。

據統計,評級機構在2021年下調了146家企業主體級別、76家企業展望;2021年級別和展望上調涉及的企業家數由此前的301家減少至65家。

評級調整及時性有所提高,評級波動性有所降低。在廈門大學管理學院財務學系主任吳育輝看來,這"一升一降"反映了過去一年來信用評級品質發生的積極變化。"整個行業評級水準的中樞有所下移,不同級別的分佈更加合理。"吳育輝說。

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對信用評級的投資人付費模式表示認可。華夏銀行金融市場部總經理王大為表示,從目前的實踐狀況看,投資人付費模式可有效避免評級機構與評級物件在利益上的捆綁,立場更加客觀、公正。這種模式為投資人進行風險管理提供多樣選擇,在債券估值定價等機制安排中也可以參考投資者付費評級結果。

目前,我國已是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且債市國際吸引力也在不斷提高。人民銀行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5月末,我國債券市場總規模達139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境外機構投資我國債券規模為3.74萬億元人民幣。

"我們需要積極培育公信力較強、評級區分度較高、風險揭示較為有效、市場認可度較好的本土評級機構。"吳育輝說,促進信用評級行業的健康發展,不僅有利於提升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現實能力,也是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在風險定價和標準制定方面的國際話語權和主動權,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內容。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