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債券

強監管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去杠杆 債市步入調整期

中国证券网
2017-05-03 08:55

已收藏


債券發行利率上升、發行規模下降、多隻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種種跡象表明,在金融市場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國內債市正在經歷一個明顯的調整期。Wind資訊資料顯示,在剛剛過去的4月中,共有154只債券取消和推遲發行,涉及規模達到1406.63億元,數量和規模已與今年第一季度取消和推遲發行的債券總數和規模接近。業內人士表示,債券市場正在渡過“最艱難”的時期,不過隨著金融整頓的深入,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的情形將得到有效抑制,債券市場中長期將實現更為健康的發展。

資料顯示,今年1至4月取消或推遲發行信用債逐月遞增,其中4月取消或推遲發行信用債激增。以河南省收費還貸高速公路管理有限公司為例,其在4月25日披露了2017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相關檔,但僅僅3天后的4月28日,其就發佈了取消發行的公告。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信用債發行人,一些政策性銀行等利率債發行人也在取消債券發行。

東方金誠評級副總監俞春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高企的發行成本是直接導致發行人取消或推遲債券發行的原因之一。Wind資訊統計顯示,近期債券發行成本抬升明顯。今年以來截至5月2日,全市場發行共有92只債券票面發行利率大於等於7%,而票面發行利率不低於6%的債券也達到415只。甚至一些過去被譽為“金邊債券”的城投債發行成本也快速抬升。

今年4月18日發行的“17黔南債01”和“16營經開債02”兩隻債券均為7年期的AA級城投債,票面利率分別為6.99%和6.98%,相較2017年之前發行的同信用評級債券,發行成本跳漲了100至150個基點。

“今年以來央行採取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維持資金面偏緊態勢的意圖較為明確,因此前四個月的資金面持續偏緊,資金成本也呈上行態勢,驅動利率債和信用債發行成本上行。”俞春江說。

伴隨利率上行和多隻債券取消或推遲發行,今年我國信用債市場發行規模和淨融資也都出現明顯下跌,債市步入調整期的跡象明顯。截至5月2日,今年以來信用債發行規模為1.83萬億元,與去年同期3.47萬億元相比,降幅47.3%。今年以來信用債淨融資規模243.21億元,與去年同期1.71萬億元相比,降幅98.6%。

實際上,去年信用債市場也經歷了一波明顯的調整,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這兩次調整背後的原因有所不同。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2016年4月也出現過信用債集中取消和延遲發行的情況,其導火索是短期內東特鋼違約、中鐵物資暫停交易、兩城投債提前償還等信用事件集中爆發,投資者風險偏好回落,信用債二級市場出現暴跌,並傳導至一級發行市場。而這次主要是嚴監管下,信用債配置需求減弱以及由此導致的發行利率上升所致。

“今年監管層將防控金融風險放在了更加顯著的位置,4月密集出臺了強監管政策推動金融機構去杠杆,金融機構尤其是非銀金融機構的債券配置空間受到了相當大限制,降低了對債券的需求量,因而近期發行的債券認購倍率普遍偏低,尤其是4月7日中證登質押回購新規生效後中低等級債券的需求量受到的影響較大。”俞春江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金融市場的整體基調就是“去杠杆”,一方面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中性以維持資金面緊平衡從而打壓套利空間,另一方面一行三會金融監管部門也密集出臺監管檔來限制銀行同業業務規模的非理性擴張以及加強金融風險排查力度,在這些政策的合力作用下,金融機構加杠杆的空間將繼續縮小,債市的調整也將持續一段時間。

與此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這種調整只是市場的“陣痛”,金融市場去杠杆的核心在於抑制過去機構在寬鬆利率條件下的套利行為,而金融監管部門也會把握政策力度,確保市場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申萬宏源固定收益研究報告稱,貨幣政策層面,預計央行在穩健中性立場下,將繼續採取較為靈活的措施調節市場流動性水準,維持資金面的基本穩定,貨幣政策操作缺乏進一步收緊的條件。

在招商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徐寒飛看來,債券市場正在渡過“最艱難”的時期,短期來看市場或許仍然沒有擺脫震盪走勢,但是中期的趨勢性力量終將發揮作用,債券市場重回到上漲軌道的概率越來越大。

俞春江也說,隨著金融整頓的深入,資金在金融系統空轉的情形得到有效抑制後向實體經濟傾斜的力度將有所加大,因此債券發行成本繼續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並不大。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