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理事長、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校長李劍閣今日在博鼇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指出,有必要總結上一輪債轉股的經驗和教訓。
上世紀90年代後期,我國進行了一輪債轉股,當時國企的虧損率超過70%,並拖累了銀行,銀行的不良貸款最高達到50%。上一輪債轉股是要同時解決國企和銀行的問題。經過3年的國企脫困期,國企總數減少了三分之一,關停並轉的面很大,“但有些國有企業因為顧忌社會影響,通過債轉股等方式繼續輸血,但若干年後這些企業還是倒閉了。”
針對這樣的教訓,《人民日報》去年5月9日發表的題為《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的文章提到,對那些確實無法救的企業,該關閉的就堅決關閉,該破產的要依法破產,不要動輒搞“債轉股”。 處置“僵屍企業”,該“斷奶”的就“斷奶”,該斷貸的就斷貸,堅決拔掉“輸液管”和“呼吸機”。
李劍閣指出,此輪債轉股的原則是“市場化”和“法制化”。在債轉股的推進過程中,如果國企改革沒有配套的實質性措施,簡單的債轉股會拖累銀行體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