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公用事業

中國中小學探路"雙減"後首個學年

新華社,成都
2021-09-05 22:45

已收藏




新華社成都9月5日電 題:中國中小學探路"雙減"後首個學年

新華社記者

成都金蘋果錦城第一中學附屬小學四年級學生科科,覺得自己新學年的第一周過得非常愉快--在學校完成了作業,利用晚飯後的時間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回家連書包都不用背,和父母輕鬆玩兒一會兒就早早睡下了。

"過去,我們親子關係的最大障礙就是輔導作業。這幾天我作業都沒見著,孩子還自覺預習了新課。"科科媽媽說,新學年學校設置了3個課後延時服務"套餐"供家長自願選擇,可只選作業輔導,也可選輔導結束後在校晚餐,還可選晚餐後繼續參加社團活動,家長最晚可晚7點半接孩子。

今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9月1日,中國絕大多數中小學生迎來了這一被稱為"雙減"的政策落地後的首個學年,各地學校在提高作業管理水準、課後服務水準、課堂教學水準等方面做出諸多探索,許多家長都像科科媽媽一樣明顯感受到了與往年的不同。

在北京,西城區一所小學的學生家長告訴記者,學校延時服務分為兩個時段自願報名,前一段老師輔導作業,後一段可選素質類興趣課,"我們只選了第一段,4點半放學。作業都完成了,還能去隔壁公園玩一會兒"。

在成都,少城小學學生們拿到的課表有了新變化:一至六年級學生每天都有一節體育課,三至六年級學生每週有一節勞動課;課後延時服務可供選擇的素質類課程更多了,新增了健美操、棋類、程式設計、機器人等選項。

這所小學校長王婉介紹,學校全面優化了教育教學流程。老師在備課時,加強對作業的設計和管理,從核心素養與能力要求出發,讓作業設計更有針對性、有效性和開放性,使課堂教學的內涵品質與課後練習的效率提升相互關聯。

在銀川,為能真正"減量提質",銀川市第四中學要求每天學科老師要把作業上交年級部主任,年級部主任客觀衡量並調整每個學科作業後再交教務處審核,最終由教務處將作業安排下發到班主任,再傳達給學生。"這種統籌協調,能讓從品質到分層到時間控制都更好。"校長章偉說。

為支撐"雙減"政策落地,各地教育部門也都在探索可行的週末特色課程,為中小學生創設課外個性化學習的空間和機會,促進孩子全面成長。

書法、油畫、無人機、服裝設計、西班牙語……成都武侯區聯通了分散在不同學校的"微博物館"、實驗室等場館資源,匹配活動課程,提供自選、免費的學習場景。早在今年6月,這個區就已試點開放7所學校,共計91門次課程,1500個名額。

銀川市興慶區第三小學教育集團黨總支書記孫偉表示,只有校內工作做扎實,家長才不會焦慮,不用非得把孩子送到校外學科類輔導機構去,能把孩子放心地放到課後服務中。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回歸`。現在,小學生的眼界、思維,甚至世界觀、人生觀,都與過去的學生大不相同。教育環境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成都一位教齡30年的語文老師認為,想要真正撫平教育焦慮,依然任重而道遠。

"很難完全不焦慮,一切都在嘗試中。"成都郫都區華通成愛思瑟學校初中一年級學生家長劉女士說,儘管老師反復建議不需要報課外學科類培訓班,校內還專門設有"課程援助""心理援助"等個性化課程,但她仍忍不住給孩子報了線上數學培訓網課。

教育專家指出,切實為中小學生減負鬆綁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家庭、社會聯動,久久為功。王婉認為,學校要發揮主陣地作用,加強系統管理和教學改進,進一步配套教師彈性管理的保障機制,還要以實際行動引導家長樹立長遠育人目標,不盲目攀比和焦慮。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這個學年對學校、家長各方面來說會有比較大的改變,需要各方適應,盡可能理性應對變化,安排好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學校要建立起以人為本、科學育人的基本理念,真正把健康全面發展放在重要位置,而不是緊緊盯著分數。(記者:袁秋岳、艾福梅、吳曉穎、羅鑫)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