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大約40%的重度抑鬱症患者對抗抑鬱藥沒有反應。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是治療此類病例的一線方案,正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採用。rTMS通常作用於右側或左側的背外側前額葉皮層,該皮層啟動局部和遠處的神經元,並影響抑鬱症相關症狀,比如情緒低落、有自殺傾向、社交退縮症和焦慮。
醫務人員在使用這種磁療手段時會在病人頭皮上放置一個電磁線圈,以1赫茲的頻率傳遞不會引發疼痛的磁脈衝。雖然該療法被發現是有效的,但其作用機制尚不明確。
一項新研究首次揭示了受到靶向磁刺激的耐藥性抑鬱症患者大腦功能性連接發生的巨大變化。該研究是臨床試驗的一部分,研究論文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月刊上。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讓26名女性和12名男性耐藥性抑鬱症門診患者接受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掃描,以測量rTMS過程中大腦功能性連接發生的變化。該研究團隊的成員來自加拿大賈瓦德·莫瓦法吉安腦健康中心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等機構。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系助理教授菲德爾·比拉-羅德里格斯說:"我們發現,rTMS會見效可能源於大腦的改變能力(神經可塑性)。這也表明,rTMS對大腦的影響範圍超出了受刺激的焦點區域。這項工作就rTMS治療抑鬱症的機制提供了解釋,並支援了這樣一種觀點,即要治療抑鬱症,必須讓大腦活動產生分散式變化。"
研究團隊發現,患者的背外側前額葉皮層受到刺激後,其腦內的功能性連接發生了普遍、急劇和短暫的變化,尤其是在大腦涉及調節情緒反應的區域。
在使用rTMS治療患者4周後,研究團隊再次讓患者接受了fMRI掃描,並記錄了顯示出功能性連接變化的區域。研究團隊隨後評估了活躍區域是否與患者在治療結束後抑鬱症狀減輕有關。
比拉-羅德里格斯說:"我們發現,在rTMS和fMRI同時進行的過程中被啟動的大腦區域與良好的治療效果明顯相關。"
這位專家希望,可以通過繪製rTMS腦區圖來幫助確定病人對rTMS治療的反應程度。研究團隊發現,前額葉區域與運動皮層、頂葉皮層、島葉皮層以及丘腦雙側區域之間的關聯性較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