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崔力
"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24日在浙江烏鎮落下帷幕,在距離大會會址僅10分鐘車程、擁有7000年馬家浜文化的譚家灣遺址公園原址上,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作為大會新推出的"一館一園一場"之一,以沉浸式體驗和互動式場景生動展示了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賦予未來農業的全方位變化。
走進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的雲棚系統試驗區,能看到來來往往的穿梭車"熊貓",能爬坡能巡檢的機器人"龍犬",能讓農戶在手機上輕輕一點就看到棚內蔬菜的空中軌道機器人"雲雀"……40多個不同種類的機器人,成為700畝"雲上農場"裡的"打工人"。
雲棚系統試驗區還同時配套建有資料方艙和直播方艙。光是雲棚系統根節點內,就配有超過300個各類感測器採集單元、上百個物聯網節點,5G微基站已實現全覆蓋。
有了雲棚系統根節點,遠在山東壽光的野虎蔬菜合作社的產業園便有了資料支撐,農戶不再依靠經驗種田,而是依靠精確的資料種田。
土壤濕度、環境溫度、陽光強度等各項資料指標通過物聯網即時"上雲",何時該澆水、施肥,在農戶的手機螢幕上一目了然。農戶生產出標準化的農作物,從農產品變為農業商品,附加值能翻上好幾倍。
除了雲棚系統試驗區,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還佈局有智慧網格試驗區、都市農業試驗區,涵蓋多種作業場景。在智慧網格試驗區,各種農田小環境資料都能直接"上雲""上鏈",能夠同時支撐多個科研單位開展農業遠端科研工作,目前,9個農業新品種已完成試驗種植;都市農業試驗區則在探索如何利用城市屋頂、陽臺空間以及打造大型密閉空間植物工廠,讓城市人口的部分果蔬需求能夠在城市空間內解決。
"我們的試驗場可以與世界各地的農業生產場景實現雲端互聯,就像是未來農業的`樣板間`。"譚家灣雲上農業試驗場負責人傅騫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