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爾伊蘭大學化學系教授阿哈龍·蓋丹肯的實驗室裡,新華社記者看到了抗菌塗層加工技術設備及工作原理:一台反應器的凹槽中放置著抗菌物質,隨著一陣陣細小的"吱吱聲",數米長的白色紡織品在反應器中不停地來回穿梭。
蓋丹肯介紹,細小的氧化鋅納米顆粒是成功抗菌關鍵所在。抗菌塗層工藝過程主要是物理過程,無需使用任何化學黏合劑,氧化鋅納米顆粒之間就可牢固地黏合在一起,實現塗層高度均勻且抗菌性能穩定的目標。
經抗菌塗層加工後,從病床床單到被子再到病號服等醫用紡織品都可變成細菌"絕緣體",有望大幅提升醫院的衛生條件,減少交叉感染。此外,添加抗菌塗層後的紡織品可以耐多次清洗,在92攝氏度的水中清洗65次仍能保持抗菌功能。
據介紹,該抗菌塗層技術已經過應用測試並進入商業化階段。2013年,保加利亞一所醫院對塗層加工過的床單、枕套和病號服等進行了測試,顯示抗菌效果顯著。蓋丹肯教授實驗室的小型反應器目前已由德國布魯克納紡織品機械公司開發成大型生產設備,用於紡織業的工業化生產。以色列紡織高科技公司Sonovia已從巴爾伊蘭大學獲得對該抗菌織物塗層技術進行商業化應用的權利,未來他們將提供技術,布魯克納紡織品機械公司則負責拓展設備銷售。
下一步,蓋丹肯和他的團隊希望將該技術拓展到食品包裝材料的研發,將可食用抗菌微粒"嵌入"食品包裝袋中,達到延長水果和蔬菜保質期的效果,從而減少食品浪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