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撕裂事件在大小與銀河系相當的星系中每1萬年至10萬年才發生一次,迄今也僅被觀測到約40次。研究團隊認為,引發這一事件的超大黑洞品質約為太陽的600萬倍,位於飛魚座內距地球3.75億光年的星系中央,而被撕毀的恒星大小可能與太陽相當。
觀測成果得益於美國系外行星探測器"苔絲"和"全天自動超新星搜索專案"全球性望遠鏡網路的早期發現以及多個天文設備的跟進觀測。
"`苔絲`的資料讓我們確切地看到這個被命名為ASASSN-19bt的破壞性事件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亮的,這是我們以前從未做到的,"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卡內基天文臺研究人員湯瑪斯·霍羅伊恩說,研究團隊在事件發生的最初幾天利用多波段天文望遠鏡跟蹤觀測,早期資料對這類事件的物理建模極有説明。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牽頭的"全天自動超新星搜索專案"由遍佈全球的20個望遠鏡組成。今年1月29日,該項目望遠鏡率先確認這次潮汐撕裂事件。經過美國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資料處理,今年3月13日研究團隊才獲得第一批"苔絲"對ASASSN-19bt事件的觀測資料。
論文作者之一、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派翠克·瓦萊利說,"苔絲"觀測資料顯示,ASASSN-19bt事件的亮度提升非常平穩,這使科學家斷定它是一次潮汐撕裂,而非其他類型的宇宙爆發事件。
美國航天局"雨燕"天文衛星觀測的紫外線資料顯示,ASASSN-19bt事件發生過程中出現了劇烈的溫度下降,短短幾天內從約4萬攝氏度下降到約2萬攝氏度,這是科學家首次觀測到潮汐撕裂事件早期溫度的劇烈下降。研究團隊還探測到了低水準X射線,這也是潮汐撕裂的典型特徵之一。
"苔絲"全稱"淩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是美國航天局去年4月發射的一個新的系外行星探測器,主要目標是"接棒"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繼續搜尋太陽系以外的"新世界"。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