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科技

國家高新區“十三五”再增百家 建成若干全球創新高地

中国证券网
2017-05-11 10:54

已收藏


近日科技部印發《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十三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對“十三五”期間國家高新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做了新佈局。

  
《規劃》提出,“十三五”末,國家高新區數量達到240家左右,要基本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基本建成若干全球創新高地、國家創新中心和區域創新中心。

  
推動中西部地區高新區升級

  
自1988年國務院開始批准建立第一個高新區中關村高新區,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已經有146家國家高新區,2017年又批准了10個省級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

  
由於“十三五”末總量將達240家左右,意味著2016年到2020年,中國將增加百家國家高新區。

  
在佈局方面,按照擇優選擇、以升促建、分步推進、特色鮮明的原則,加快推進中西部地區省級高新區升級,支持在農業科技產業優勢突出的地區創建國家高新區,推動國家高新區在全國大部分地級市佈局。

  
《規劃》還顯示,將結合“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東北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統籌中央改革部署與地方改革需求,按照“東轉西進”的原則,鼓勵支持若干創新成果多、體制基礎好、轉型走在前等有條件的區域,依託國家高新區積極建設國家自創區,進一步優化完善國家自創區區域佈局。

  
《規劃》對不同區域的國家新區各有定位。其中,東部地區注重提高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全面加快向創新驅動發輾轉型。中西部地區走差異化和跨越式發展道路,柔性彙聚創新資源,加快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和應用,在重點領域實現創新牽引。

  
科技創新引擎再轉身

  
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國家高新區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創新改革驅動的旗幟。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曾先後走訪武漢東湖高新區、北京中關村、西安高新區等地,其中,武漢東湖的科研成果轉化改革、中關村的央地融合創新、浙江的智慧財產權交易和科技成果競拍等,都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科技部部長萬鋼在2017年全國兩會上透露,現在有統計的146家高新區,“十二五”期間營業收入保持了年均17%的增長速度,2016年營業收入達到了2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工業生產總值也增長了10.3%。

  
《規劃》也指出當前國家高新區面臨的一些挑戰,首先是面臨創新創業整體水準還不高、具有先發優勢的原始性創新成果不多、真正擁有全球主導權的高端產業偏少等問題。

  
其次,國家高新區在前20年的發展中,贏得了發展先機,但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未來新增產業要素會明顯減少,政策優勢會逐漸弱化,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和要素驅動的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此外,當前國家高新區、自創區的區域佈局有待優化,主動性、持續性、個性化的政策創新還不夠。

  
《規劃》為“十三五”國家高新區制定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國家自創區建設成為構築國家先發優勢的示範樣板,為全國區域創新發展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模式和經驗;國家高新區基本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基本建成若干全球創新高地、國家創新中心和區域創新中心。

  
同時,國家高新區要率先形成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創業生態和高效率的創新體系。創新效率顯著提升,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到6.5%。

  
資料顯示,2011年-2016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83%提高到2.08%,距離6.5%還有不小的差距。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