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ofo更加龐大的市場份額,才是螞蟻金服做出不同選擇的原因。互聯網行業觀察人士錢皓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螞蟻金服看中的是信用免押金的高頻騎行場景,這是繼打車、外賣之後又一個每天訂單量破千萬的行業。
在ofo小黃車宣佈獲得螞蟻金服D+輪戰略投資後,阿裡巴巴與騰訊在共用單車領域,終於開始正面對壘。
4月24日,螞蟻金服相關人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並未透露具體的投資金額和占股比例,不過其表示雙方已經在支付、信用和國際化等領域展開了合作。在此之前,騰訊公司已經先後在C+輪、D輪入股摩拜單車,並成為摩拜單車創始團隊以外的最大股東。ofo在螞蟻金服戰略投資後,當前的估值已超過20億美元。
一方面是資本的追捧,另一面則是政府的監管日益趨嚴。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已經率先推出了相關的管理政策或進行意見徵求,包括車輛配備定位系統,加強信用體系建設、三年報廢、未滿12周歲的兒童禁止使用等等。新的政策不可謂不嚴苛,但是依然難阻行業高燒。不僅ofo和摩拜兩大巨頭在不斷角力,資本也把目光投向了小藍單車、Hellobike等第二梯隊的玩家。
一名不願具名的共用單車平臺創始人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政府很難界定共用單車的數量是否飽和。“在政策的真空期,沒有一家會放棄機會。”
對於騰訊和阿裡巴巴等巨頭來說,佈局共用單車,更多的是為新的行業賦能,從而擴大自己的用戶場景。
螞蟻金服的進與退
螞蟻金服在共用單車領域的關注由來已久。
3月16日,ofo宣佈與芝麻信用戰略合作,上海地區芝麻信用分650分以上的用戶可通過信用授權免押金使用小黃車的服務。一個月後,ofo又宣佈杭州地區信用免押金。
在宣佈此次戰略合作之前,螞蟻金服也曾有意投資另一家品牌永安行,不過,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紙公告宣佈,永安行終止與螞蟻金服和深創投等機構的投資合作,並簽訂終止協議。
為何前腳放棄永安行,又選擇了ofo?前述螞蟻金服人士透露,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末端交通的需求會越來越旺盛,更多的供給有助於解決這一公共難題。“我們希望幫助到更多的人。對永安行的投資做出調整,是各投資方共同討論決定的。未來是否融資,將由永安行根據自身的發展需要來決定。”
毫無疑問,ofo更加龐大的市場份額,才是螞蟻金服做出不同選擇的原因。互聯網行業觀察人士錢皓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認為,螞蟻金服看中的是信用免押金的高頻騎行場景,這是繼打車、外賣之後又一個每天訂單量破千萬的行業。
一如當年為了發展移動支付,阿裡巴巴和騰訊分別選擇了投資快的和滴滴。騰訊早早便投資了摩拜單車。日前,該公司官方宣佈,日均訂單量已經穩超2000萬單,累計投放超過365萬輛智慧共用單車,單日產能超過10萬輛。
移動支付也只是巨頭們小小的一個觸發點。在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馬化騰看來,共用單車是真正有市場需求的產業,而不是打著“共用”名頭的偽需求。“我們的定位是堅持做好連接器,希望連接各方優勢,支援企業走向數字經濟。騰訊有所為,有所不為,最重要的還是提供一個底層的基礎能力,包括大資料、雲計算等等。”
行業持續火熱
在資本的擁護下,共用單車行業正在加速狂奔。摩拜和ofo頻繁推出充值返現、免押金戰略,但是最燒錢的部分還是大量的單車生產和投放。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6年8月以來,ofo、摩拜、Hellobike、小藍、永安行、智享等共用單車企業已經先後在北京投放70多萬輛單車,註冊用戶近1100萬人次,上海市的投放量也達到了近40萬輛。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先後出臺《指導意見》,意在對行業存在的亂停亂放、管理混亂、押金難退等亂象進行遏制。不過,ofo和摩拜量大巨頭的訴求,則直指對方的軟肋。
對於北京市《指導意見》中提到的押金管理問題,ofo呼籲儘快出臺押金規範,保證使用者資金安全並及時退取,避免共用單車行業出現押金亂象。而配備GPS裝置的摩拜則積極呼籲相關政府部門強制要求,行業內所有企業立即召回、全部銷毀不具備衛星定位功能的共用單車。
為了應對政府監管,ofo公司在近日也向市場投放了一批配備GPS掃碼定位的單車,無形中,企業的成本也在提高,而盈利的方向還不清晰。
ofo聯合創始人張巳丁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該公司當前的日營收已達人民幣1000萬元左右,ofo今年計畫把業務擴展至海外20個國家,以及中國的200座城市。
分析人士認為,免押金對於獲取新用戶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不過對於用戶來說,核心的痛點是需要用車時就能有車,投放量和可以隨時騎車才是絕對的門檻。一旦免除押金,平臺的成本投入會變大,對現金流與盈利能力都是考驗,此外,僅僅靠粗暴投入單車佔領市場的策略,漸漸會行不通。
此外,阿裡巴巴和騰訊的入局,本質上不會改變共用單車行業的格局,更加精細化的運營,降低維護成本才是比拼的方向。然而,巨頭的護城河已然築起,值得注意的是,ofo的用戶紅包已經不能再分享至微信應用。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