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製造業

疫情之年,中國豐收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

新華社,哈爾濱
2020-10-16 11:01

已收藏


新華社哈爾濱10月16日電 題:疫情之年,中國豐收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

新華社記者李鳳雙、王春雨、王建

10月16日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糧食供應秩序面臨嚴峻挑戰。中國夏糧已豐收,當前從南到北,秋糧迎來"豐收季"。專家表示,疫情之年,中國全年糧食豐收,不僅確保14億人的"飯碗",增添抗疫和發展底氣,還為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作出中國貢獻。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夏糧產量為1.43億噸,同比增加121萬噸。據農業農村部消息,繼夏糧、早稻豐收之後,秋糧豐收也已成定局,中國全年糧食產量預計有望增加,連續6年穩定在1.3萬億斤水準。

眼下,中國秋糧進入收穫高峰期。收割機馳騁田間,描繪出喜人的"豐收圖"。

近日,四台收割機開進黑龍江省樺川縣玉成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稻田,很快這裡的裝糧車就被裝滿了水稻。今年這家合作社種了8000畝水稻,合作社負責人趙德山說,儘管春耕時遇到新冠肺炎疫情,臨近收割時又遇上3場颱風,但仍迎來豐收。

今年中國糧食生產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澇、東北夏伏旱和颱風、草地貪夜蛾等影響,豐收來之不易。

趙德山準備農業生產時,正值中國疫情嚴重之時,當地政府給他開了運送農資的綠色通行證,保障了農資及時到位。今秋颱風過後,他又帶領人員及時排水,水稻倒伏並不嚴重。"加上七八月份水分、光照條件比較好,水稻成熟度好,今年畝產比去年高100多斤,要沒颱風,產量會更高。"趙德山說。

在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新華分公司種植戶範傳輝的玉米田裡,一台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在作業,旁邊糧食收購企業的一台接糧車裝滿玉米後開到烘乾廠,過秤後直接卸糧。

"玉米收穫和出售是一條龍服務,脫粒在田間,交易在地頭,不用運到家,就把賣糧錢拿到手。"範傳輝今年種了150畝玉米,每畝效益達到500多元,種糧純收入7萬多元。

中國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在秋糧。來自農業農村部的消息,今年中國秋糧面積預計超過12.8億畝,比上年增加800萬畝,特別是東北地區高產作物玉米增加較多,奠定了豐收基礎。

長江流域汛期遭遇洪澇,中稻、晚稻受災,但種植面積增加彌補了損失,洪澇過後南方大部天氣晴好,有利於莊稼生長成熟;黃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夏玉米長勢好于常年。總體來看,今年中國糧食生產形勢不錯,市場供給充足、價格總體平穩,糧食安全有保障。

還在年初,中央就對"三農"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要求"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並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此外,近年來中國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糧食供給能力顯著增強,也為促進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提供技術支撐。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面臨特殊困難的一年,糧食豐收的重要意義更加凸顯。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許多國家限制了糧食出口,全球糧食供應秩序面臨嚴峻挑戰,饑餓人數不斷增加。由聯合國糧農組織等5家機構聯手編寫的最新版《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預測,由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可能導致2020年全球食物不足人數至少新增約8300萬,甚至可能新增1.32億。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堅定地承擔起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重任--立足自身,將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放眼世界,積極與各國攜手應對全球饑餓問題,共同推進全球糧食事業健康發展。

國家糧油資訊中心高級經濟師王遼衛表示,中國已經連續十幾年保持糧食豐收,稻穀、小麥兩大口糧庫存可滿足全國居民1年的消費需求,今年再獲豐收,14億中國人有能力將"飯碗"裝滿中國糧食。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中國夏糧、秋糧豐收猶如"定海神針",增添抗疫和發展底氣,在滿足自身糧食需求、減少口糧進口的同時,還可以適當增加小麥、大米出口,減少全球饑餓人數,為降低世界糧食安全風險,作出中國貢獻。

事實上,中國長期以來一直積極參與世界糧食安全治理。去年9月,中國就與世界糧食計畫署簽署了為辛巴威、莫三比克和納米比亞3個南部非洲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的協議,以説明這些國家解決糧食不足問題。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