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國外商投資(FDI)增長5.1%,對外投資增長58.7%。此外,對外投資超過外商投資194.4億美元,儘管最終結果有待確認,但初步可以看出,上半年我國呈現出資本淨輸出的格局。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無論是外商投資還是對外投資,升級路徑都愈來愈明顯,尤其是高端製造正成為增長新引擎。《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在“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還有一系列政策有望下半年出臺,助力我國從投資大國邁向投資強國。
態勢 上半年呈現資本淨輸出格局
我國資本半年報日前出爐:來自商務部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4417.6億元人民幣(折合694.2億美元),同比增長5.1%(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資料)。
相比起外商投資的“穩定”增長,對外投資的勢頭可謂“迅猛”。據統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5個國家和地區的4797家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5802.8億元人民幣(折合888.6億美元,同比增長58.7%)。截至6月底,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6.2萬億元人民幣(折合9519億美元)。
以上半年披露的資料計算,我國對外投資超過外商投資194.4億美元。儘管目前公佈的統計未計入金融領域資料,因此最終結果還有待明年發佈的統計公報,但是初步可以看出,上半年,我國基本上呈現出資本淨輸出的格局。
“我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國際投資大國,在國際投資格局中的地位已經從單向引資大國演變為雙向投資大國。這種發展變化的背後是我國整體經濟實力的跨越、企業競爭力的提升和技術管理水準的增強,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對外經貿大學外國直接投資研究中心主任盧進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縱觀全球,發展中國家的普遍發展經驗都是先引進外資,待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後才開始進行對外投資。
聯合國貿發會議前不久發佈的2016世界投資報告顯示,中國利用外資保持穩定增長,2015年中國外資流入量增長6%,達到1356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位,僅次於美國,從外商投資的存量來看,中國在全球居第四位。對外投資方面,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增長4%,達到1276億美元,繼續居全球第三;中國對外投資存量已經突破1萬億美元,全球排名第十位。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以來全球投資呈現下滑態勢,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今年全球FDI將“掉頭向下”,增速下滑10%至15%。因而,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FDI還能保持穩定增長確實難能可貴。
來自聯合國貿發會議的調查顯示,我國依然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新設立及增資的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據商務部統計,今年上半年新設立投資總額超過1億美元的大型外商投資企業380餘家,增資超過1億美元的企業210餘家。投資額較大的企業所屬行業既有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電池、飛機零部件、積體電路和晶片等研發生產的製造業,也包括醫療、養老、電子商務、雲計算、物聯網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服務業。
動力 高端製造等成新引擎
從結構來看,無論是外商投資還是對外投資,升級路徑都比較明顯。具體細分來看,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高技術領域和高端製造正成為我國“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新引擎。
資料顯示,上半年,高技術服務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外商投資雙增長,高技術服務業增幅較大。服務業FDI489.4億美元,同比增長8%,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70.4%。其中,高技術服務業FDI84.7億美元,同比增長99.7%。在高技術服務業中,資訊技術服務、數位內容及相關服務、研發與設計服務FDI漲幅較高,同比分別增長305.9%、67.9%和34.9%。
此外,高技術製造業FDI49.2億美元,同比增長6.2%。在高技術製造業中,醫藥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錶製造業FDI增幅較高,同比增長分別為107.8%和74.9%。
“可以看到,利用外資的結構調整主要是朝著高技術、高品質、高水準的方向在轉變,因此上半年對華投資增長比較多的恰恰是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今年上半年,美國、英國、德國對華實際投入外資增幅都是非常高的,翻了一番多,或者將近翻番。增長比較快的主要是資訊傳輸、電腦服務和軟體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以及製造業等行業。
此外,上半年,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了將近30%,從投資來源地看,到西部地區投資規模及增幅較大的有韓國、新加坡以及美國、英國、德國。其中,韓國主要投資在製造業上,而新加坡主要投資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等方面。
而對外投資方面,“對外投資行業分佈格局也呈現出進一步優化,對製造業投資增長迅速。”沈丹陽指出。上半年,我國對外投資主要流向商務服務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採礦業,分別占上半年投資總額的24.6%、19.8%、16.4%和4.7%。其中,對製造業投資額達175.9億美元,同比增長245.6%,其中流向裝備製造業120.4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占製造業對外投資的68.4%。
清科研究中心資料顯示,今年以來,中企海外並購行業分佈集中在生物技術、醫療健康、環保、先進製造等領域,地域分佈方面也以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為主,這與傳統國內並購傾向於在發展中國家收購能源、礦產資源有很大的不同。
Dealogic資料顯示,中國外向科技並購創歷史新高。科技是中資收購方最青睞的目標行業,僅今年前四個月,公告的外向科技並購已達最高全年水準,總計211億美元。
目標 從投資大國邁向投資強國
記者瞭解到,在“引進來”和“走出去”方面還有一系列政策有望下半年出臺,助力我國從投資大國邁向投資強國。
沈丹陽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近兩年我國服務業外商投資比重持續攀升,到今年上半年已經超過70%,這總體上是好事,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對製造業利用外資不重視,我們現在還是希望不僅僅是服務業利用外資能夠有比較大的增長,結構繼續優化,同時我們也希望吸收更多的製造業到中國來投資,特別是高端的、高新技術方面的製造業”。
據他透露,商務部和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也在共同研究制定進一步鼓勵和吸收外商投資製造業的政策措施。此外,日前正式全面啟動的我國12個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試點區域,也在探索擴大吸收製造業外資,爭取有進一步的鼓勵政策和措施出臺。
近日,作為我國服務業擴大開放的綜合試點城市,北京市推出了第三階段綜合試點措施清單,涉及支援六大領域擴大開放、加強對外投資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市場監管和營商環境三個方面的措施共計51項。
業內認為,下半年隨著北京市擴大開放舉措的陸續落地,相關示範效應也將逐步顯現,一些總結出來的已經成熟的經驗將率先在京津冀地區推廣複製,繼而推向全國。
在對外投資方面,《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今年將是國際產能合作項目落地、務實推進的一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很多合作專案將會陸續落地,尤其是高鐵、核電、通信、新能源等高端行業項目落地將會是看點,同時,為了配合專案的落地,也將會有新的系列相關政策出臺。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