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交通銀行發佈新版《投資者風險提示調整後等級名稱和表述情況表》,將銀行理財產品風險等級分成6級,最高等級是激進型。這類投資產品“最壞情況下可能導致失去全部投資本金並對投資所導致的任何虧損承擔責任”。
不要用現貨思維考量極端行情
此前,交行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按照預期收益與風險程度進行分類,分為極低風險、低風險、較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和高風險等六大類產品。
調整後產品風險等級有明顯改變。交行相關產品依舊分為六大類,但名稱已經改變,分為1R(保守型)、2R(穩健型)、3R(平衡型)、4R(增長型)、5R(進取型)和6R(激進型)。
此番,交行對客戶本身風險承受能力進行了全新描述,對於極端行情的風險進行了警示。例如,對於6R激進投資者進行了細緻描述,認為“該類型客戶樂意接受程度極高的投資風險,適合投資于極高升值能力而投資價值波動極大的投資工具;最壞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失去全部投資本金並對投資所導致的任何虧損承擔責任”。
極端情況下,投資者會虧完全部本金甚至穿倉,任何虧損都要“買者自負”,這類產品如原油、天然氣等期貨、股指期貨、波動劇烈的外匯等。
“銀行除了原油還有其他衍生品交易,風險等級有些是激進型的。”一位國有行投資經理認為,交行這次風險等級改變,是讓投資者明確不能用現貨市場思維去參與期貨市場博弈。
激進型產品可能出現哪些黑天鵝?
“投資者普遍認為銀行比較穩妥,其實銀行大宗商品交易風險和在券商、期貨公司處參與交易的風險是一樣的。就像打遊戲會進行排位元等級區分一樣,銀行對風險等級的重新調整也是在提醒投資者,青銅玩家不要接王者的活兒。”上述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
那麼,哪些情況下投資者可能顆粒無收甚至造成穿倉?某銀行投資經理結合實際經驗告訴投資者小心這些“雷區”。
嚴格說來,銀行所有產品都不再保本,投資標的如果爆雷,投資者都需風險自擔,債券、基金、衍生品、外匯期貨都可能踩雷,具體要看投資標的的安全性。
不過,風險最大的仍是股指期貨與期貨。該投資經理提示投資者,外匯期貨、商品期貨都有很大波動性,當投資人重倉交易遇到波動劇烈的行情或發生黑天鵝事件時,可能會虧完本金和保證金,甚至倒欠交易對手方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