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拓寬補充資本管道 中小銀行優先股發行鬆綁

中国证券网
2019-07-24 09:50

已收藏



銀保監會、證監會日前將優先股的發行條件放寬:股東人數累計超過200人的非上市銀行,在滿足發行條件和審慎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將無須在“新三板”掛牌即可直接發行優先股。

政策一經調整,將拓寬大部分中小銀行補充資本的管道,有利於增加中小銀行增加信貸投放空間,提高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目前,發行優先股的主體多以上市大行、股份行和城商行為主,對於信用評級相對弱勢的非上市中小銀行,這一管道是否會被廣泛採用?

哪些主體發行過優先股

一般,上市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方式主要有定向增發、配股以及可轉債;補充其他一級資本的方式包括優先股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補充二級資本方式包括二級資本債。而非上市銀行主要依靠增資擴股來提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並借此支撐一級資本。

按照此前政策,優先股的發行人限於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眾公司,以及新三板掛牌公司。博瞻智庫資料顯示,自2014年以來,國內共有27家中資銀行合計發行46只優先股,主要以大行、股份行、城商行為主,總體規模近1萬億元人民幣。

但在新三板掛牌的8家區域銀行之中,僅有齊魯銀行和鹿城銀行曾經計畫發行優先股,最終只有齊魯銀行成功發行。

記者梳理發現,A股上市農商行目前並沒有一家發行優先股。對此現象,某上市農商行高管解釋道:“從銀行角度,優先股不如可轉債更有利於銀行,還要根據發行時間的形勢而定,而且優先股不如可轉債股性足。”

從2018年至今,常熟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張家港行、蘇農銀行(原吳江銀行)等5家A股上市農商行共發行了130億元的可轉債。

“目前,A股的幾家農商行是近兩年才上市的,上市後總體資本水準提高了很多,所以資本補充壓力沒那麼大。”天風證券分析師廖志明認為,上市農商行集體發行可轉債是借發行視窗的機會,進一步提高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未來做資本儲備。

非上市銀行容易發行優先股嗎?

作為金融供給側改革重點支持的機構,中小銀行是小微貸款投放主體,但他們的融資管道相對有限,而可轉債等融資方式對這些銀行而言更是望塵莫及。

中泰證券統計了2018年83家城商行、58家農商行與農信社的資本資料,剔除了17家A股和H股上市的城商行後發現,非上市城商行、農商行的一級資本全靠成本較高的核心一級資本支撐,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與一級資本充足率之間的差額僅在0.03%-0.06%之間。

而此次銀保監會的政策修訂一定程度上能緩解未來非上市中小銀行的資本壓力。但從現實層面考慮,絕大多數未上市的城商行和農商行的信用評級並不高,從監管審核、發行人的成本、投資者歡迎度等方面考慮,這一管道是否會被廣泛應用尚存疑問。

“相較於其他資本工具而言,優先股由於是權益性工具,審批流程相對更長一些。而且,成本高於二級資本債,如果考慮稅收因素,也會比永續債更高一些。”興業研究分析師郭益忻認為。

優先股採用固定股息率,從發行過的優先股看,股息率的常態區間在4%至6%範圍,信用評級越好的大行和股份行的股息率越低,而城商行的優先股股息率約在5.50%附近,部分銀行股息率高達6%。

“由於優先股是權益性資本工具,具有相對較強的吸收損失能力,在同等情況下,風險更高。優先股流動性相對較差,退出管道只有銀行贖回和強制轉股。前者觸發與否存在不確定性,後者一旦觸發,投資者大概率將承受較大幅度的損失。”郭益忻認為,未來投資者需要對中小銀行資質詳加甄別以把握信用風險,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判斷其給出的流動性溢價是否足夠。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