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中國金融系統"灰犀牛"風險高過"黑天鵝"風險

彭博
2019-03-26 15:40

已收藏



無論在什麼地方,野生犀牛都已經越來越少見,但亂象叢生的中國金融系統卻是個例外。

本周中國央行金融穩定局局長王景武列出了多個對中國經濟構成威脅的“灰犀牛”風險,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大量堆積、債券市場違約增加,以及銀行對高風險房地產板塊有較大敞口。

與Nassim Nicholas Taleb提出的“黑天鵝”不同,“灰犀牛”並非不可預測的災難性事件,而是高度可預見的潛在破壞性挑戰,政策制定者通常對此選擇忽略而不是躲避。“灰犀牛”這種說法流行起來是因為美國作家Michele Wucker在2016年出版的一本著作。

王景武用“灰犀牛”來描述中國金融系統的癥結,是一個正確的判斷,因為中國金融系統由國家主導,高度不可預期的事件並非真正的威脅。相反,真正向政策制定者發出巨響的,恰是眾所周知的風險,比如杠杆運用過度和對風險錯誤定價。

這並不是說黑天鵝事件不會發生。2015年股災和2018年P2P平臺接連爆雷都是金融系統意外受到衝擊的案例。

不過對於王景武所描繪的中國核心問題,分析師非常瞭解。由於與大多數西方國家相比,中國對金融系統的控制強得多,因此中國政府已經展現出了控制週期性問題的能力,例如限制資本流出中國。

但保持這種控制也存在代價:灰犀牛會變得越來越大。在幾乎沒有面臨外部壓力時,決策者難以抵制這種誘惑:簡單地通過增加債務來為經濟提供支持,即使每一輪刺激所帶來的經濟增長都不如上一輪。

因此,如果中國決策者非常清楚導致這些事件的潛在問題,為何不採取行動?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國社會科學院上周指出,實體經濟中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從2017年的244%降至2018年的243.7%。儘管大家都在討論去杠杆行動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陣痛,但實際情況幾乎沒有變化。

無論是強有力的刺激,還是削減債務水準,對中國決策者來說都不是有吸引力的選項。只要這種情況沒有發生變化,預計灰犀牛風險還會不斷累積。

來源:華爾街日報,譯者:Coral Zhong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