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內普遍認為甲狀腺癌檢出率高、治療費低 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重疾
修訂“重疾表” 甲狀腺癌能否100%賠付
據銀保監會發佈的通知顯示,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簡稱重疾表)修訂工作啟動。業內探討已久的甲狀腺癌是否全額賠付問題,成為重疾表修訂工作中被關注的“熱點”。
銀保監會要求
3月31日前報送資料
近日,銀保監會已下發通知,針對重疾表修訂工作,要求人身險全行業參與並成立各公司領導小組,做好資料獲取,需報送資料的公司應於3月31日前報送資料。
本次修訂重疾表,旨在摸清重疾市場,全面評估重疾系統性風險,基於最新行業經營資料,編制第二套重疾表,並進行相關趨勢研究。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出席修訂工作啟動會議時指出,2013年編制的首套重疾表,對促進重大疾病保險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技術水準的不斷提高以及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這套重疾表已經不能有效滿足各方面的需要,亟須修訂。我國很長時間都沒有自己的重疾表,重疾保險的定價等都參照國外資料。直到2013年,原保監會組織全行業編制發佈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成為第一套依據國內資料而編制的重疾發生率表,結束了國內人身險行業沒有疾病發生率表的歷史,目前這套重疾表已經使用5年。
是否全額賠付
成重疾表修訂“熱點”
銀保監會已下發《關於開展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修訂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首先要進行的是重疾定義修訂項目。業內探討已久的甲狀腺癌是否全額賠付問題,成為重疾表修訂工作中被關注的“熱點”。
2013年,原保監會組織全行業編制發佈了《中國人身保險業重大疾病經驗發生率表(2006-2010)》,這套用於產品定價和責任準備金評估的重疾表,對促進重疾險近年來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技術水準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消費需求的日益多元化,越來越多的重疾險在疾病發生後不終止,如多次給付重疾、身故恢復保額等,這滿足了消費者重疾保障的現實需求,但也給保險公司產品開發和定價造成了一定困擾。因此這套重疾經驗發生率表已不能有效滿足各方面的需要,亟須修訂。
甲狀腺癌可能被重疾定義剔除
重疾經驗發生率表編制基本目標包括行業標準定義重疾病種的合計發生率表;核心重疾病種的單病種表;核心輕症病種的合計發生率表;因重疾死亡比例表。
據瞭解,重疾定義修訂專案已經先行開展。重疾定義修訂專案總結重疾險當前問題,根據最新醫療實踐與相關資料,修改完善重疾定義,並已收集國壽股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人壽、泰康人壽、太平人壽、人保壽險、人保健康、友邦保險共9家保險公司的資料。
考慮到重疾經驗發生率與重疾定義修訂工作的側重點不同,因此除上述9家公司外,其餘保險公司均需參與重疾經驗發生率資料包送,包括所有一年期以上疾病保險產品,以及其搭配銷售的人壽保險產品;所有報銷型、保障額度較高、含社保目錄外藥品保障的醫療保險,即“百萬醫療保險產品”也需報送。
一位保險公司精算師表示,經病理學檢查結果明確診斷,甲狀腺癌臨床診斷屬於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的惡性腫瘤範疇。但是早期甲狀腺癌的治療手術僅需花費1萬-2萬元,治療費用較低。
保險業內普遍認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甲狀腺癌等檢出率高、治療費低的疾病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重疾。從目前市場環境看,如果將早期甲狀腺癌除外或列為輕症責任,相應重疾險的保費能有所降低。這利於普通客戶,也可以降低逆選擇風險。
甲狀腺癌商保紅利消失?
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發佈的世界癌症報告稱,我國2012年甲狀腺癌新發病例數占全球新發病例數的15.6%,死亡占13.8%。當年全球甲狀腺癌新發病例數為29.8萬例,死亡4萬例。在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排名中,甲狀腺癌排名第八,在男性中則排第18位。
據香港某保險公司業務員介紹,香港地區的重疾險一般會把T1N0M0的甲狀腺癌列為輕症,只能賠付基本保額的20%左右。甲狀腺癌的輕重程度看病理分型,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發現得早,治療以後確實影響很小,但如果是未分化癌或者髓樣癌,對以後的生命還是會產生很大影響。
據統計,在保險公司2018年的理賠報告中,發病率最高的三類重疾基本是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在惡性腫瘤中,甲狀腺癌是不少保險公司占比最高的病種,一些保險公司甲狀腺癌的賠付已占到其總體賠付的40%。
我國香港等地區對重疾定義中不包含早期甲狀腺癌。內地重疾險產品對甲狀腺癌沒有區分,只要確診甲狀腺癌就可以獲得100%保額賠付。
修改後是否意味著甲狀腺癌商保紅利將消失?有資深保險業內表示,老客戶與新客戶差異無法避免,但總體不會影響客戶獲得保障的初衷。修訂建議通過提高新增病種的成本與門檻,對拆分病種、無實際意義的擴展病種範圍等亂象進行約束。若剔除甲狀腺癌的重大疾病保障責任,新產品的保費也會有相應的降低。(記者 藺麗爽 )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