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關將至,中國的銀行急需資金
過去10年,中國主要依靠信貸增長為其經濟提供資金。而現在銀行感受到這種放貸狂潮的限制,需要在未來幾年籌集大量資本。
中國應對這一挑戰的方式將決定其經濟的健康狀況。中國金融體系的總資產為267萬億元(合39.4萬億美元),以這個為衡量標準的話,還擁有著全球四大銀行,因此中國的金融體系並非孤立運作。無論中國發生什麼,都會對全球產生影響。
根據野村控股最近的一份報告,2018年,中國的主要銀行提出或宣佈計畫籌資3430億元。這比瑞銀集團的預測少一點,去年瑞銀集團表示,根據目標資本充足率,這些銀行將需要1萬億-3萬億元。這兩項預測都沒有計算四大銀行需要多少額外資金才能在2024年前滿足巴塞爾協議III (Basel III)對系統性重要機構的要求。
根本問題在於該行業面臨相互矛盾的壓力。儘管2018年有關於去杠杆化的說法,名義GDP增長放緩至9.7%,但未償貸款總額增長了13.5%。為了提振經濟,中國的銀行放貸遠遠超過了存款的增長。自2016年初以來,貸款餘額增長41%,存款僅增長29%。這使資產負債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官方資料顯示,2018年的資本充足率從兩年前的13.4%提高到13.8%。
隨著中國經濟放緩,中國政府一直依賴於銀行,一方面吸收影子銀行的資產累積,另一方面繼續放貸,以推動依賴於投資的經濟增長。2018年新增貸款比新增存款高20%,預計今年也會出現類似趨勢,因此資本正變得越來越緊張。過去一年裡,幾乎每一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都伴隨著央行的巨額還款。換句話說,銀行向自己借錢是為了償還給中國人民銀行。
銀行根本沒有能力在沒有額外資本的情況下繼續大量放貸。
因此,中國的銀行和監管機構需要制定籌資計畫。他們已經邁出了第一步:上週四,央行宣佈了通過發行永續債幫助銀行籌集資金的措施。無論官員們是否也考慮發行可轉換債券或二次發行(僅列舉其中幾種可能性),他們都需要加快審批速度,並鼓勵企業更迅速地解決其資產負債表上的弱點。等待經濟放緩或外部事件來籌集資金不是一個明智的策略。
銀行資本水準或許不會成為頭條新聞,但繼續以快於存款的速度放貸,並降低緩衝經濟放緩的能力,只能持續這麼長時間。監管機構需要在這個問題變成危機之前解決它。
來源:彭博,譯者:Vanessa Chen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