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立理財子公司上遲遲按兵不動的國有四大行終於邁出了關鍵一步。11月15日,中國銀行公告稱,將出資不超過100億元發起設立中國銀行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銀行理財”,最終以監管機構認可及工商登記機關核准的名稱為准),作為中行所屬的一級全資子公司管理。
這是四大行中第一家宣佈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目前,暫無銀行理財子公司被監管部門核准設立,但已有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15家銀行公告將會設立理財子公司。
作為銀行理財領域的“大戶”,四大行在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問題上卻顯得進展緩慢,其背後的原因既牽扯到集團已有下屬公募基金公司的協調問題,又有理財子公司成立後如何與母公司資源聯動、利益分配的探索。但實際上,這不僅是大行所面臨的問題,也是絕大多數銀行資管部獨立出來後都要面對的問題。
資本金充足與剛兌無關
中行公告稱,中國銀行理財註冊資本擬為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註冊地為北京,持股比例為100%。中國銀行理財經營範圍為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公告還稱,該次投資是中國銀行為滿足監管機構的最新要求、促進理財業務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進一步優化本行理財業務的組織管理體系,強化風險隔離,更好地實現“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服務宗旨。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透露,《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已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目前反應整體積極正面,本月下旬將正式發佈。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理財新規,《辦法》在銷售門檻、銷售管道和投資者適當性等方面都有所放鬆,向公募基金的相關管理規定看齊。這無疑對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帶來不小吸引力。
《辦法》也對理財子公司資本金規模設置了要求,即註冊資本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金額為1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自由兌換貨幣。從目前已公佈的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計畫看,多數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擬出資規模均遠高於10億元,如股份制銀行普遍將擬出資規模設在50億元左右,交通銀行為80億,浦發銀行和中行甚至均為100億元。
北京一大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儘管《辦法》沒有明確規定理財規模與子公司資本金大小掛鉤,但在打破剛性兌付的監管要求下,監管態度還是希望理財子公司的理財規模能匹配適宜水準的資本金。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資本金與剛性兌付是兩碼事,資本金充足對任何金融機構都是好事,意味著機構的公信度較高。像國有大行動輒上萬億的理財規模,百億規模的資本金並不多,但這並不意味著要靠資本金來保剛性兌付,資本金僅代表著金融機構應對風險和市場挑戰的能力。
國有行為何進展緩慢?
相比於中小銀行,國有大行在設立理財子公司方面顯得進展緩慢。不少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涉及與其已有下屬公募基金公司的協調問題等。
四大行旗下均有公募基金,如工銀瑞信、農銀匯理、中銀基金和建信基金。因此,有觀點認為,如果再設立理財子公司,則面臨著同質化競爭和資源浪費的問題。
“國有大行已經實現了大型集團化運作,旗下有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等,若再單獨設立銀行資管子公司,勢必會與其他兄弟公司目前所從事的業務有交叉,如何整合這些公司的資管業務,現在都還在探討。對我們銀行資管部來說,我們不希望因為要設立子公司,使得自己的業務資源變弱。因此,如何設計機制,保障資管子公司設立後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是個重大課題。”另一國有大行人士稱。
該國有大行人士還補充道,該行未來可能在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同時,總行層面仍保留資管部。在分工方面,子公司負責理財運營,資管部負責管理。
曾剛則認為,首先,理財子公司業務範圍與公募基金不完全重疊,從《辦法》看,前者的業務範圍可能比後者還要大。其次,理財子公司預計基本都是銀行獨資控股,公募基金子公司的股權結構則更加多元化,因此,理財子公司服從全行戰略的便利性和可能性更大,公募基金子公司會更獨立地面向市場發展。此外,從實際發展情況看,銀行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與母行業務協同程度並不十分緊密,這也與監管主體不同有關。
“理財子公司脫胎於銀行內部,又是銀行全資控股,且監管主體與母行一致,個人覺得,理財子公司還是有差異化發展空間的。”曾剛說。
這是四大行中第一家宣佈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目前,暫無銀行理財子公司被監管部門核准設立,但已有包括中國銀行在內的15家銀行公告將會設立理財子公司。
作為銀行理財領域的“大戶”,四大行在設立理財子公司的問題上卻顯得進展緩慢,其背後的原因既牽扯到集團已有下屬公募基金公司的協調問題,又有理財子公司成立後如何與母公司資源聯動、利益分配的探索。但實際上,這不僅是大行所面臨的問題,也是絕大多數銀行資管部獨立出來後都要面對的問題。
資本金充足與剛兌無關
中行公告稱,中國銀行理財註冊資本擬為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註冊地為北京,持股比例為100%。中國銀行理財經營範圍為面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面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理財產品,對受託的投資者財產進行投資和管理;理財顧問和諮詢服務;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的其他業務。
公告還稱,該次投資是中國銀行為滿足監管機構的最新要求、促進理財業務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有利於進一步優化本行理財業務的組織管理體系,強化風險隔離,更好地實現“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服務宗旨。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透露,《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下稱“《辦法》”)已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目前反應整體積極正面,本月下旬將正式發佈。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理財新規,《辦法》在銷售門檻、銷售管道和投資者適當性等方面都有所放鬆,向公募基金的相關管理規定看齊。這無疑對銀行設立理財子公司帶來不小吸引力。
《辦法》也對理財子公司資本金規模設置了要求,即註冊資本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最低金額為1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自由兌換貨幣。從目前已公佈的設立理財子公司的計畫看,多數銀行理財子公司的擬出資規模均遠高於10億元,如股份制銀行普遍將擬出資規模設在50億元左右,交通銀行為80億,浦發銀行和中行甚至均為100億元。
北京一大行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儘管《辦法》沒有明確規定理財規模與子公司資本金大小掛鉤,但在打破剛性兌付的監管要求下,監管態度還是希望理財子公司的理財規模能匹配適宜水準的資本金。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資本金與剛性兌付是兩碼事,資本金充足對任何金融機構都是好事,意味著機構的公信度較高。像國有大行動輒上萬億的理財規模,百億規模的資本金並不多,但這並不意味著要靠資本金來保剛性兌付,資本金僅代表著金融機構應對風險和市場挑戰的能力。
國有行為何進展緩慢?
相比於中小銀行,國有大行在設立理財子公司方面顯得進展緩慢。不少業內人士分析,這可能涉及與其已有下屬公募基金公司的協調問題等。
四大行旗下均有公募基金,如工銀瑞信、農銀匯理、中銀基金和建信基金。因此,有觀點認為,如果再設立理財子公司,則面臨著同質化競爭和資源浪費的問題。
“國有大行已經實現了大型集團化運作,旗下有基金公司、信託公司等,若再單獨設立銀行資管子公司,勢必會與其他兄弟公司目前所從事的業務有交叉,如何整合這些公司的資管業務,現在都還在探討。對我們銀行資管部來說,我們不希望因為要設立子公司,使得自己的業務資源變弱。因此,如何設計機制,保障資管子公司設立後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是個重大課題。”另一國有大行人士稱。
該國有大行人士還補充道,該行未來可能在成立資管子公司的同時,總行層面仍保留資管部。在分工方面,子公司負責理財運營,資管部負責管理。
曾剛則認為,首先,理財子公司業務範圍與公募基金不完全重疊,從《辦法》看,前者的業務範圍可能比後者還要大。其次,理財子公司預計基本都是銀行獨資控股,公募基金子公司的股權結構則更加多元化,因此,理財子公司服從全行戰略的便利性和可能性更大,公募基金子公司會更獨立地面向市場發展。此外,從實際發展情況看,銀行的公募基金子公司與母行業務協同程度並不十分緊密,這也與監管主體不同有關。
“理財子公司脫胎於銀行內部,又是銀行全資控股,且監管主體與母行一致,個人覺得,理財子公司還是有差異化發展空間的。”曾剛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