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銀行備戰理財子公司 資管格局料重塑

中国财富网
2018-10-24 09:21

已收藏


銀保監會近日就《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中國證券報記者23日瞭解到,部分擬成立理財子公司銀行已在人員招聘、內部機構調整、投研體系改造等方面進行準備。

業內人士介紹,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既能發行公募產品,也能發行私募產品;既能投資標準化資產,也能投資非標準化資產。目前,國內資管行業發展不很充分,因此,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對其他資管機構來說,不僅僅意味著競爭,更多的是合作。

重點關注三方面

某已公告擬成立子公司的銀行的資產管理部負責人趙紅(化名)介紹,相較于此前的理財新規,徵求意見稿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值得重點關注。

首先,之前理財新規規定公募理財產品不能直接投資股票,只能通過買公募基金進入股票市場,但徵求意見稿規定,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可直接投資股票。

第二,理財新規規定,商業銀行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也不得超過本行上一年度審計報告披露總資產的4%。徵求意見稿規定,銀行理財子公司全部理財產品投資於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餘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

第三,在合作機構方面,徵求意見稿較理財新規更為寬泛。具體而言,在理財合作機構範圍方面,徵求意見稿與資管新規一致,規定子公司發行的公募理財產品所投資資管產品的發行機構、受託投資機構只能為持牌金融機構,但私募理財產品的合作機構、公募理財產品的投資顧問可以為持牌金融機構,也可以為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

業內人士認為,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是銀行與現有資管業務分離,將有助於進一步化解銀行內部風險,提高資產品質。對整個資管行業來說,徵求意見稿明確,理財子公司不設銷售起點,擴大了銷售範圍,進一步增加了市場活力,為理財回歸投資屬性和淨值化本源打下良好基礎。

招兵買馬籌備忙

公開資料顯示,有27家商業銀行具有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資質。截至目前,已有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等在內的16家銀行通過董事會決議,擬設立理財子公司。

部分擬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從2017年底開始便已著手準備相關事宜。“公司方面也在為子公司設立做準備,包括老產品改造、新產品準備和發行、內部機構調整、監管層面申請、投研體系改造等。”某已公告擬成立子公司的銀行的資產管理部負責人李偉(化名)表示,公司一直在進行相關人才儲備和招聘,正積極向公募基金“取經”。

趙紅表示,其所在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將以資管部為基礎轉型而來,從去年開始就在準備引進新的人才。在資管新規發佈後,公司層面就開始老業務整改。預計各銀行將會按照徵求意見稿要求開始向監管部門提交設立理財子公司申請。

某同樣具託管資質但還未公開表示要成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的資管部負責人介紹,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牌照”具有很大吸引力,公司未來有成立理財子公司的打算,目前正在內部研究這一問題。另一家不具託管資質的銀行的人士表示,公司也打算成立理財子公司,但是需要觀望大行是如何準備的。

業內人士認為,徵求意見稿仍有一些需要明確的地方。資深信託研究員袁吉偉表示,徵求意見稿應明確銀行理財子公司不能繼續設立子公司,或對特殊目的機構(SPV)有特定要求,從而避免銀行理財子公司通過設立子公司和孫公司形式規避監管或加大業務複雜性,但是對一些必要的SPV則需給予規範。

趙紅說,徵求意見稿尚未明確非標業務將如何進行。袁吉偉強調,銀行在固定收益類產品方面具有優勢,因此獲得理財子公司資格就可獲得該類公募業務的牌照是可以的,但是對銀行並不擅長的股票等高風險公募產品,監管部門應設立准入門檻。

公募基金長期或承壓

“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給信託公司帶來很大挑戰。”某大型信託公司從業人員說,這意味著通道業務將大幅縮減。銀行理財子公司成立將給資管行業帶來重大變革。

申萬宏源證券指出,資管行業將形成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和保險資管三足鼎立格局,資管行業核心競爭優勢將集中于產品創新。

此前一些業內人士,銀行理財子公司將會對公募基金業帶來一定挑戰。某公募基金公司負責人認為,銀行理財擅長固定收益投資,公募基金擅長股票投資。購買這兩類產品的客戶分屬兩類不同風險偏好群體。從長期看,公募基金還會面臨來自銀行理財子公司壓力,如銀行在股票投資方面能樹立起自身優勢,那將對公募基金帶來一定挑戰。在固收投資領域,銀行一直都是公募基金強勁的對手。

對信託公司而言,袁吉偉認為,銀行理財子公司與信託在產品端存在一些競爭。目前,信託以長期業務為主,短期業務較少。銀行理財產品路線將從短期現金管理和穩定固定收益產品向中長期產品拓展。因此,信託公司和銀行理財子公司在產品端會有一定競爭,但二者也可利用信託制度優勢,在產品創新上有所合作。
相關新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