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網訊(衣韻潼)近日,太平再保險有限公司壽險業務發展部總經理王珺在2018天府金融論壇期間接受中國財富網專訪時表示,科技發展對人身險來說最大的影響,是消費者的改變。資訊傳播能力的提升讓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認識不斷清晰,推動了保險公司有的放矢開發新型保險產品,也豐富了保險公司評判消費者風險的維度,做到更好的“量身定制”。
圖為王珺接受中國財富網專訪 特約攝影師 王衛偉 攝
“早期來說,科技對保險行業的滲透往往體現在純粹的技術形式上,比如投保流程、投保體系等,尤其在有了微信平臺和APP後,整個流程的電子化、科技化程度越來越高”,王珺說。
人身險從1999年到2013年“費改”之前的時間裡,消費者更容易接受還本和儲蓄的概念,保險公司的壽險產品只能通過“三年一返還、五年一返還”或“重疾保障”的形式打開市場。但隨著金融科技發展,資訊傳播加速,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功能認識越來越清楚。“現在基本上85後才會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對於資訊的接收度比原來的70後、60後快很多,能夠找到一種比較正確、合理的方式購買保險產品,反過來也會影響保險公司對產品的開發。”
同時,王珺指出,科技發展對於消費人群的風險分類也會有根本性的影響。“原先都是保險公司通過問卷的方式做風險評估,如果保額太高就給體檢,通過體檢做到風險識別。但如今,隨著資訊環節逐漸打通,保險公司對客戶進行風險評判的信息量和維度越來越多,產品的定價、銷售都因此而受到影響。”
在這種新形勢下,再保險公司作為人身險市場風險識別規則的主要制定者,迫切需要對新形勢下的風險識別體系進行探究,對消費群體的個體風險進行綜合畫像與判斷。
“互聯網金融科技的發展,包括醫學的發展,對人的定價越來越碎片化。早期的定價實際上是比較粗放的,甚至男女性別都不作區分,就是一張表。但未來,保險領域的風險判斷將會‘精耕細作’,對再保險公司的定價提出新的要求。”
王珺舉例,在以前,糖尿病一直屬於“不能保”或“加費保”的範疇,而現在通過相當多的管理手段能夠對糖尿病人群體的風險狀況隨時監控,也就讓這一群體的承保範圍和可保利益發生了根本性變化。
“未來,再保險公司需要進一步在未知領域做一些嘗試和創新,對業務的發展模式做出新的突破”,王珺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