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中央連出重拳,債券市場也在行動。22日,央行宣佈引導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簡稱支持工具),穩定和促進民企債券融資。
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為緩解民企融資困境、防範債券市場系統性風險,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將組織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探索以市場化方式支援民企債券發行,為暫時遇到流動性困難的民企緩解融資壓力。
CRMW護航民企融資
上周,中債增進創設“18榮盛SCP005信用風險緩釋憑證”,並聯合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分別創設“18紅獅SCP006”、“18富邦PPN003”緩釋憑證。這也是交易商協會2016年發佈修訂後的《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規則》以來,首批掛鉤民企債券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
中債增進投資業務部總經理丁家烜介紹,中債增進在一級市場上出售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釋放了明確的政府支援信號,修復民企的正常融資管道。為保證實施效果,中債增進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工作,遵循“階段性幫扶”的理念,有的放矢,限期有序退出,對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精准支持,不搞大水漫灌,並嚴防道德風險,促進民企經營實質性改善。
多位參與緩釋憑證發行的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民企債券發行的同時,由專業的債券信用增進機構——中債增進,或由其聯合主承銷商向債券投資人賣出緩釋憑證,可以鼓勵更多機構投資民企債券。如債券發生違約,緩釋憑證賣方將以原價買入違約債券,提供信用保護。
以近期浙江民企紅獅集團發行的超短期融資券“18紅獅SCP006”為例,該企業主體評級為AA+,債項發行規模5億元。發行過程中,中債增進聯合主承銷商杭州銀行分別創設了相關的緩釋憑證。其中,中債增進緩釋憑證票面費率為0.4%,預配售金額為1.25億元,實際創設0.4億元;杭州銀行緩釋憑證票面費率為0.41%,預配售金額為1.25億元,實際創設1億元。
杭州銀行副行長丁鋒介紹稱,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對該期債券發行的支持作用明顯。“緩釋憑證引入了更多資金充裕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參與認購,降低了債券發行失敗的風險,幫助風險相對較高、創新能力強的民營企業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從而擴大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管道及融資規模”。
紅獅集團副總經理章旭喜認為,在融資實踐中,支持工具發揮了“實打實的效果”,創設緩釋憑證幫助紅獅控股節約了近97.5萬元的融資成本。本次發行效率高,籌集資金速度快,通過“信用加持”提振了投資人的信心,提升了企業融資便利程度。
支援工具具有兩大亮點
多位參與緩釋憑證創設的市場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援民企融資、提振市場信心,具有兩大亮點。其中之一,是採取在債券發行階段同步發售緩釋憑證的方式,讓緩釋憑證的發售與債券的發行相互配合與支持,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支援債券發行的業務模式。
以中債增進創設的“18榮盛SCP005 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為例,投資人通過簿記建檔先獲得緩釋憑證的預獲配量和價格,同步以不少於預獲配憑證的量申購債券,最後以債券獲配量來確定緩釋憑證的正式獲配量,就能通過“債券+緩釋憑證”的組合實現其較低風險偏好的投資收益。
“這種創新機制改變了傳統擔保與債項綁定的固定模式,投資人可以將信用保護和債項分離進行投資交易,提高了債券發行和信用保護的靈活性。” 浙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沈濱說。
另一大亮點是本次緩釋憑證採取簿記建檔方式定價。據一位參與認購的銀行人士介紹,原來的緩釋憑證均由創設方在一對一詢價後直接定價,投資人參與程度有限。如定價產生偏差,會影響投資人申購的積極性。在本次發行中,創設方先通過前期詢價和成本考量確定價格區間,提高定價過程資訊透明度,定價更貼近市場需求,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主體信用利差的形成機制。
“通過引入可與債券分離投資與交易的緩釋憑證,可吸引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參與認購。對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人,可以增加更多投資產品,提高資產配置的靈活性。風險偏好較高的可以通過緩釋憑證賣方的信號引導,增強對民企債券的信心,獲得較高投資收益。”上述銀行人士稱。
作為本土化的信用衍生品,此次發揮重要作用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再度受到市場關注。寧波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陳辰告訴記者,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是一種簡單、基礎的信用衍生產品,受保護範圍具體明確,僅為單一債項,非常適合配合債券的發行銷售,並可在上市後在二級市場交易轉讓。這與國際市場複雜信用衍生產品以交易為主的應用有本質區別。
此外,緩釋憑證在2010年推出後首次採用簿記建檔定價,對於推動價格發現和資訊透明具有重要意義。據陳辰介紹,緩釋憑證發售遵循公開原則,包含詢價、確定費率區間、申購、確定費率等流程。在確定保護費率區間後,採用從高到低累積申購金額,觸及擬創設額度後的價格為憑證的定價。
多位受訪人士指出,民企債券融資支援工具為民企融資困境提供了一種市場化的解決思路,利用債券市場投資人風險偏好的差異,疏通民企債券融資管道,進而影響金融機構對民企的預期,逐步改善民企融資環境。
證券時報記者獨家獲悉,為緩解民企融資困境、防範債券市場系統性風險,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將組織中債信用增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專業機構,探索以市場化方式支援民企債券發行,為暫時遇到流動性困難的民企緩解融資壓力。
CRMW護航民企融資
上周,中債增進創設“18榮盛SCP005信用風險緩釋憑證”,並聯合杭州銀行、寧波銀行分別創設“18紅獅SCP006”、“18富邦PPN003”緩釋憑證。這也是交易商協會2016年發佈修訂後的《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規則》以來,首批掛鉤民企債券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
中債增進投資業務部總經理丁家烜介紹,中債增進在一級市場上出售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釋放了明確的政府支援信號,修復民企的正常融資管道。為保證實施效果,中債增進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工作,遵循“階段性幫扶”的理念,有的放矢,限期有序退出,對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有前景、技術有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精准支持,不搞大水漫灌,並嚴防道德風險,促進民企經營實質性改善。
多位參與緩釋憑證發行的市場人士向記者表示,在民企債券發行的同時,由專業的債券信用增進機構——中債增進,或由其聯合主承銷商向債券投資人賣出緩釋憑證,可以鼓勵更多機構投資民企債券。如債券發生違約,緩釋憑證賣方將以原價買入違約債券,提供信用保護。
以近期浙江民企紅獅集團發行的超短期融資券“18紅獅SCP006”為例,該企業主體評級為AA+,債項發行規模5億元。發行過程中,中債增進聯合主承銷商杭州銀行分別創設了相關的緩釋憑證。其中,中債增進緩釋憑證票面費率為0.4%,預配售金額為1.25億元,實際創設0.4億元;杭州銀行緩釋憑證票面費率為0.41%,預配售金額為1.25億元,實際創設1億元。
杭州銀行副行長丁鋒介紹稱,創設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對該期債券發行的支持作用明顯。“緩釋憑證引入了更多資金充裕的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參與認購,降低了債券發行失敗的風險,幫助風險相對較高、創新能力強的民營企業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從而擴大民營企業的直接融資管道及融資規模”。
紅獅集團副總經理章旭喜認為,在融資實踐中,支持工具發揮了“實打實的效果”,創設緩釋憑證幫助紅獅控股節約了近97.5萬元的融資成本。本次發行效率高,籌集資金速度快,通過“信用加持”提振了投資人的信心,提升了企業融資便利程度。
支援工具具有兩大亮點
多位參與緩釋憑證創設的市場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援工具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援民企融資、提振市場信心,具有兩大亮點。其中之一,是採取在債券發行階段同步發售緩釋憑證的方式,讓緩釋憑證的發售與債券的發行相互配合與支持,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支援債券發行的業務模式。
以中債增進創設的“18榮盛SCP005 信用風險緩釋憑證”為例,投資人通過簿記建檔先獲得緩釋憑證的預獲配量和價格,同步以不少於預獲配憑證的量申購債券,最後以債券獲配量來確定緩釋憑證的正式獲配量,就能通過“債券+緩釋憑證”的組合實現其較低風險偏好的投資收益。
“這種創新機制改變了傳統擔保與債項綁定的固定模式,投資人可以將信用保護和債項分離進行投資交易,提高了債券發行和信用保護的靈活性。” 浙商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沈濱說。
另一大亮點是本次緩釋憑證採取簿記建檔方式定價。據一位參與認購的銀行人士介紹,原來的緩釋憑證均由創設方在一對一詢價後直接定價,投資人參與程度有限。如定價產生偏差,會影響投資人申購的積極性。在本次發行中,創設方先通過前期詢價和成本考量確定價格區間,提高定價過程資訊透明度,定價更貼近市場需求,有利於進一步完善債券發行主體信用利差的形成機制。
“通過引入可與債券分離投資與交易的緩釋憑證,可吸引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參與認購。對風險偏好較低的投資人,可以增加更多投資產品,提高資產配置的靈活性。風險偏好較高的可以通過緩釋憑證賣方的信號引導,增強對民企債券的信心,獲得較高投資收益。”上述銀行人士稱。
作為本土化的信用衍生品,此次發揮重要作用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再度受到市場關注。寧波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陳辰告訴記者,信用風險緩釋憑證是一種簡單、基礎的信用衍生產品,受保護範圍具體明確,僅為單一債項,非常適合配合債券的發行銷售,並可在上市後在二級市場交易轉讓。這與國際市場複雜信用衍生產品以交易為主的應用有本質區別。
此外,緩釋憑證在2010年推出後首次採用簿記建檔定價,對於推動價格發現和資訊透明具有重要意義。據陳辰介紹,緩釋憑證發售遵循公開原則,包含詢價、確定費率區間、申購、確定費率等流程。在確定保護費率區間後,採用從高到低累積申購金額,觸及擬創設額度後的價格為憑證的定價。
多位受訪人士指出,民企債券融資支援工具為民企融資困境提供了一種市場化的解決思路,利用債券市場投資人風險偏好的差異,疏通民企債券融資管道,進而影響金融機構對民企的預期,逐步改善民企融資環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