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P2P爆雷非因強監管 平臺自身不合規是根本原因

中国财富网
2018-09-04 08:56

已收藏

9月2日,以“新形勢、新金融、新監管”為主題的第三屆全球金融科技峰會在京召開,來自國內金融監管部門的相關領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經合組織等相關官員以及主流商業銀行和金融科技行業領袖出席會議,現場氣氛活躍,P2P問題引發熱烈討論。

 楊凱生:P2P爆雷非因強監管,平臺自身不合規是根本原因

“有人認為,P2P這輪爆雷潮是因為監管的措施力度過大、監管政策相互疊加,出現了處置風險,我並不同意這種看法。”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指出。

楊凱生認為,從P2P爆雷的時間節點可以發現,平臺出問題比較集中的時候,都是風險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是市場先做出反應,之後才出現監管措施。他指出,此次P2P爆雷的根本原因在於大量平臺沒有完成整改任務,期限錯配、剛兌、貸款規模超標現象普遍。

同時,網貸行業出現問題的另一客觀因素,是在整體經濟下滑的大背景下部分借款人逾期,致使一些充當信用仲介的平臺本身也出現了資金問題;恐慌情緒下,出借人謹慎出借或是提前轉賣債權。同時一些平臺盲目相信或刻意鼓吹自身大資料征信能力,錯誤模式泛化,對金融的本質缺乏敬畏。

網貸行業若想重回健康發展軌道,楊凱生認為,首先,下一步整治的方向要面向全部從業者,必須全面落實前一階段監管部門出臺的一系列監管要求和整治措施。第二,注意引導市場情緒,不去做火上澆油的事情,也不能形勢稍微好一點就過分樂觀。第三,對投資者、出借者進行教育。只有把投資者教育做到位,市場秩序趨於良性才有基礎。第四,對於惡性違約平臺要嚴懲不貸、以儆效尤。

 紀敏:P2P本質是直接融資,建立更高的合格投資人制度是關鍵

談及對P2P功能定位和P2P監管的看法,央行研究局副局長紀敏說道,P2P不是自身承擔風險的信用仲介,它通過自身的數位化手段、其他手段或專業能力把借款人的債務銷售給投資者。這種模式與銀行的界線在於,P2P是直接融資的投資者,收益更高,受益於數字經濟的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但同時,風險也更大。

“在現在這樣一個實際上剛性兌付比較嚴重的信用環境下面,P2P面對的借款人顯然是風險比較高的一類借款人,我覺得合格的投資者制度的建立是很關鍵的。”

紀敏進一步指出,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是否在一部分資產中能夠逐漸提高機構投資者占比,不僅包括銀行,還有各類資本市場的其他機構投資者。銀行有更強的風險識別和定價的能力,銀行購買P2P的資產,能夠發揮資本市場對P2P的評級和監督作用,逐步提高機構投資人在P2P資產投資人中的占比。對於個人投資者來講,一方面可以通過購買機構投資者的P2P資產實現對P2P的投資。另一方面,如果直接投資P2P資產,理應有更高的合格投資人這樣的要求,幫助個人投資者規避風險。在當前的直接融資業態下,合格投資人制度作為資管短板,亟待補齊。

 黃益平:P2P不能變成農貿市場,誰來就來,誰走就走

“我們看過去網路金融為什麼發展這麼快?第一個因素是數位技術,第二個因素是數字金融,第三個,我們的監管相對比較寬鬆。這是說得好聽一點。說得難聽一點,監管缺位,沒有監管”。

P2P作為一種點對點的資金融通,在中國市場上是存在需求的。但是,做這種點對點的融通需要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須做好風控。如今,P2P成為一個風口,問題在什麼地方?北大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說,2007年第一家平臺上線時就基本上沒人管。為什麼沒人管?有人說,它看起來是民間借貸,不歸我們管。有人說,不知道怎麼管。這種機構監管,誰發牌照誰監管,既然誰都沒發牌照,誰也不知道怎麼管或者該不該管。直到2013餘額寶上市,2014年互聯網金融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黃益平表示,政府監管仍然缺位。因此,2015年一過,風控問題就層出不窮。

“本來有價值,可以給我們做貢獻的業務,最後因為行為沒有規範,不該做的沒有被禁止,應該做的沒有被鼓勵,最後就搞成了這樣,看起來有點像農貿市場,誰想來就來,誰想走就走。”

黃益平強調,搞金融跟農貿市場不一樣。數位金融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結束,中國數字金融要迎來2.0時代,面對金融科技創新,需要進一步加強數位技術突破、信用文化建設和新型監管框架的建立,做到三維一體。

 除上述專家的精彩發言外,銀保監會國際部負責人範文仲對P2P的性質做出論斷,認為P2P在傳播資訊的同時建立了利率參考水準,“是一個金融仲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法務副總監Ross Leckow指出,要防範P2P交易中,把加密貨幣用於犯罪的風險。經合組織金融和企業事務局副局長Mathilde Mesnard提醒,面對P2P等支付系統實施跨境轉移的新型金融產品所帶來的挑戰,要加強國際監管與合作,保護網路安全和隱私。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