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問題平臺爆發率近4% 4招教你遠離網貸陷阱

中国财富网
2018-03-20 08:15

已收藏

  距離網貸備案大限僅有不到三個月時間,P2P(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縮寫,即個人對個人(夥伴對夥伴)點對點網路借款)網貸交易量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長。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公佈的資料,截至2018年2月底,平臺監測到互聯網支付累計交易額約271.82萬億,其中P2P網路借貸累計交易額約9.6萬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29%。

  去年12月,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做好P2P網路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下簡稱57號文),要求各地最遲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

   平臺合規整改工作難度大

  不過,網貸平臺整體備案合規整改工作進展並不順利。網貸之家CEO石鵬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P2P平臺合規整改壓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首先,存量違規業務整改壓力大,尤其對於此前那些借款週期很長的業務,難以強制要求借貸雙方提前終止借貸關係;其次,符合相關條件的銀行存管對接上線的工作量極大,且存管銀行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3月16日,貴州銀行發佈公告稱,貴州銀行將在3月底徹底退出P2P資金存管業務。對於退出存管業務原因,客服表示,是“業務轉型需要。” 截至2018年2月底,有38家P2P網貸平臺宣佈與貴州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定(含已完成資金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的平臺),其中有29家平臺與貴州銀行完成直接存管系統對接並上線,網貸業務可能受到中止合作的影響。

  而即便完成了銀行存管,也只是走向合規的其中一步,因為驗收需要提交的材料中,包括律師出具的法律意見書,但是律所認為為網貸平臺出具法律意見書是“燙手的山芋”。北京市一法律師事務所律師向中國財富網表示,律所風控部研究後決定不承接P2P備案的業務。“風險太大,主要是合規性核查的問題,P2P一些資金運作有隱蔽性,如果平臺不配合的話,律所作為協力廠商機構很難查到。”

  此外,57號文要求,各家網貸平臺要有專門的資訊披露專區。披露內容涉及備案資訊、組織資訊、平臺審核資訊、年度的財務審計報告和合規性審查報告等。

  根據網貸之家日前分別發佈廣東與上海地區P2P網貸平臺合規進度報告顯示,資訊披露情況並不樂觀,上海地區披露財務審計報告的平臺38家,占比15.38%,209家平臺未披露。而廣東地區此項指標的合規率也僅為33.33%,有56家未披露。

  投資者“四看”選擇合適的平臺

  在網貸業整治的進程中,一些不合規平臺將被迫轉型、清算或尋求被並購的機會,與此同時,跑路平臺也不斷爆出。統計資料顯示,2017年1月份-2018年2月份,全國共有783家停業及問題平臺。從單月停業及問題平臺分佈上看,受資金面緊張影響,2018年年初停業及問題平臺數再度高企,導致2018年1月份停業及問題平臺爆發率達3.69%

  那麼投資者如何在平臺合規整改大背景下選擇合適的投資平臺呢?

  第一要看平臺的註冊資本及執行時間。前述律師對中國財富網表示,由於《公司法》取消了公司股東(發起人)應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出資,投資公司在五年內繳足出資的規定,一些假的平臺實繳資金遠小於註冊資金。而且這類平臺公司執行時間大都較短,資金鏈就會出現問題。

  據統計,P2P網貸問題平臺一審裁判日期在2017年初至今年3月初的150多例刑事案件中,超半數平臺運營時間不足1年。這其中又以運營時間在半年至一年的平臺占比最多,為56.53%;運營時間較短(3個月以下)的問題平臺占比近三分之一。而集資詐騙平臺一旦資金流斷裂就難以為繼,所以普遍正常運營時間較短,平均僅5個多月。

  第二要看理財產品的利率。如果收益率太高,則需要投資者注意,風險和收益一直都是相對應的。一些非法的平臺網站、小貸公司為了吸引投資者,一個明顯的特點是產品收益率都很高。

  第三要看運作團隊。一位有P2P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對中國財富網表示,普通老百姓判斷P2P平臺提供的產品是否真實發生借貸行為很難,但是通過網站公開信息可以查到平臺公司高管的從業經歷、畢業院校等資訊。

  第四要看平臺業務範圍。監管將網貸平臺定性為“資訊仲介平臺”,因此也限制網貸平臺發佈大額標的,同一家平臺個人標的上限為20萬元,企業標的則為100萬元。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對中國財富網表示,很多投資人誤認為收錢的、理財的就是P2P,而真正的P2P應堅持不直接放貸,不去做擔保,不做吸收存款的工作。57號文中更是明確規定,以活期、定期理財產品的形式對接債權轉讓標的,由於可能造成資金和資產的期限錯配,應當認定為違規。

  黃震表示,對於P2P平臺來說,放棄僥倖,放棄幻想,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做好合規,合規制度的完善,合規組織的建設和合規文化的塑造,如此才能夠及時跟上監管動態規範。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