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借金融開放東風 外資行中國戰略全面升級

中国财富网
2018-06-13 11:28

已收藏

政策東風之下,外資行看到了新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中的機遇。“目前已經有部分在滬外資銀行母行著手研究金融業進一步開放後的中國業務策略,部分外資銀行已成立工作組。”在日前舉辦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上海銀監局副局長周文傑透露。

渣打銀行就是其中之一。記者瞭解到,渣打已在集團層面成立了工作小組,進行相關可行性研究,抓住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機會。同時,渣打將繼續加強金融產品創新,並計畫在新領域申請牌照。

今年以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不少外資行明顯感受到了更勝於十年前的開放力度,其中國業務策略也面臨全面升級。

紮根境內:全方位戰略加碼投入

在外資行的全球戰略中,重心正開始向中國傾斜。“中國市場對摩根大通全球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談及一系列對外開放政策,摩根大通銀行有限公司行長吳佳青的言語中透露著興奮。

新設機構、提高股比,外資行吹響了在華戰略深化的第一聲號角。摩根大通率先申請建立一家持股比例為51%的全新證券公司。此外,摩根資產及財富管理還有意將其在現有合資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增至控股比例。

瑞銀、野村、法興等外資金融機構也相繼計畫增持合資金融機構股權,或加速與中國金融機構的“聯姻”。

真金白銀的投資背後,外資看重的是中國已經成長起來的龐大客群。如今,中國企業已經在世界500強中占115席。摩根大通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預計,中國公司在未來20年左右會占全球3000強公司的35%,這些都是摩根大通的潛在服務物件,進一步開放市場將為摩根大通中國業務發展開闢廣闊空間。

最近頗受境內外資本熱捧的獨角獸企業也是“香餑餑”。吳佳青認為,中國科技、新能源、醫療健康等領域會出現更多的獨角獸企業。同時,國企改革、兼併、優化等都將催生更多金融需求,包括並購諮詢、債券發行、現金管理、外匯管理等,外資銀行為中資客戶“走出去”以及外資企業“走進來”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務,其優勢將完全凸顯。

不同於十年前的開疆辟土,如今外資行意識到,除了財力物力的投入,在華紮根更需要人才軟實力的支撐。“作為服務行業,沒有人才是轉不起來的。”摩根大通中國區首席運營官李嫻清直言不諱,外資行在華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人才稀缺,人才引進戰略轉型迫在眉睫。

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日前表示,瑞銀證券目前在中國主要是以投研和銷售為主的傳統經紀業務,並以人才支持和分析為基礎。今後幾年內,瑞銀證券將繼續在投研團隊、銷售團隊以及交易平臺和其他業務上不斷增加投入。

集團層面上,去年瑞銀大學先後設立北京和無錫兩個校區,堅持發展本土人才以支持業務增長。

放眼海外:搶灘全球人民幣業務

繼中國銀行紐約分行之後,今年2月,摩根大通銀行成為美國第二家人民幣業務清算行。這也是全球首家承擔這一職責的非中資銀行。

獲得這一資格,對摩根大通意義深遠。“我們認識到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地位與日俱增。”傑米·戴蒙期待的是,能為客戶提供直接使用人民幣和進入中國在岸市場所需要的支付、投資以及其他人民幣相關產品及服務。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邁入新階段,深諳國際市場的外資行,早已察覺到了全球人民幣業務的巨大潛力,爭取先發制人、發揮優勢。從貿易結算到投資交易再到國際儲備,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功能不斷深化推進,其國際市場也逐漸打開。

“在大宗商品貿易的層面,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角色愈發重要。”滙豐銀行環球資金管理部人民幣國際化環球業務主管張捷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鋁消費國,人民幣可以與國際貨幣公平競爭,進一步提升其使用量。滙豐的人民幣業務服務深入商品產業鏈上下游,為企業提供貿易結算、資金融通、風險對沖等綜合金融服務。

在企業投融資端,“一帶一路”也是外資行戰略佈局的重點。在滙豐的長期規劃中,“一帶一路”已成為策略重心,並定位於打造“中國的國際銀行”。目前,滙豐參與的“一帶一路”項目將近100個。滙豐集團的服務網路涵蓋全球90%的貿易和資本流,涉及約一半的“一帶一路”相關市場。

資本市場上,互聯互通機制正促使人民幣資產的國際吸引力與日俱增。滙豐於2017年參與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亞太地區最具吸引力的固收市場是中國,45.2%的受訪者表示有計劃增加對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

今年外資增持中國國債的熱情甚至遠超中資銀行。資料顯示,截至5月末,外資連續第15個月增持中國國債,持有量達到破紀錄的8359億元。

面對這一潛力巨大的市場,外資行已開始加大全球投入。記者瞭解到,摩根大通已計畫在未來1至2年打造一支既有全球視野又精通中國國情的專業化團隊來支援債券業務的高速發展。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