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與開放,自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一直如孿生兄弟,相伴相生、相輔相成,奏響了時代進步、經濟發展的主旋律。昨日的黃浦江畔,來自於宏觀調控部門、金融監管部門、上海市政府的聲音,在“2017陸家嘴論壇”的會場裡交匯、碰撞、鳴響,傳遞出下一步金融改革與開放的訊息;金融業受益於對外開放,還要進一步擴大開放。金融改革將繼續深化,積極穩妥推進,不會因一時的亂象、風險而動搖必須進行的改革。
縱觀我國經濟發展,開放促進了國內政策改革。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對外開放推動了貿易與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匯率市場化、放寬外匯管制三大政策改革。
我國的金融業,也在對外開放的進程中,直面國際競爭,一路改革向前並在全球金融中佔據一席之地。周小川說,當年我國引入外資銀行,最開始期望引入資本,回頭來看,國內商業銀行從競爭中學到了很多內容,為我國金融業帶來產品演變、市場建設、業務模式、管理經驗等一系列變化,後又通過競爭性股改上市,國內銀行的經營效率、資產品質、公司治理等都有了較大提高。
目前,我國已有五家金融機構躋身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成為資本金充足、經營穩健的市場化經營主體。“中國的金融業已經高度開放,已經全面、深入地融入到全球化的進程之中。中國金融與世界金融的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在日益加強,不斷擴大。”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指出。
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證監會副主席姜洋介紹,未來一個時期,證監會將進一步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包括深化市場互聯互通與跨境合作,逐步豐富交易標的,穩妥推進“滬倫通”制度準備;進一步完善QFII、RQFII制度,鼓勵從事長期投資的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市場等。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則是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佈局中的重要一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指出,上海將進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創新,加強自貿試驗區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發展,提升金融市場功能,促進資金在各市場之間有序流動,增強配置金融資源能力和國際影響力,鼓勵和支持中外金融機構發展,增強金融創新活力和綜合服務能力。
“我們將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合作,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金融合作、互聯互通,打造面向‘一帶一路’、輻射全球的金融網路體系和支撐體系。”韓正說。
對外開放需要對內改革。改革是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改革也應服務于實體經濟健康持續發展,不能因為出現了一些金融亂象、金融風險,就動搖和停止所必須進行的金融改革。
王兆星表示,相對于經濟健康發展的客觀需要而言,我國的金融改革相對滯後。銀行業金融機構要通過深化改革真正地構建起高效、完善的公司治理體系、風險管控體系、考核評級體系、激勵約束體系以及業務創新體系;真正構建起科學有效、具有逆週期、動態調節功能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體系;真正構建起一個完善高效的金融監管體系,包括金融監管政策和金融監管標準的統一協調體系。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越往後難度越大。”薑洋稱,資本市場是多元利益訴求的交匯體,基礎性制度改革需要綜合平衡,統籌兼顧,穩妥推進。證監會將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堅持問題導向,優化改革路徑,著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不斷在准入與退出、激勵與約束、監管制度等方面取得改革新突破。
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則指出,保險業的成長和發展得益於自身的改革,問題解決和風險防控也將有賴於繼續改革。下一階段,保險業要改革發展理念,把握正確方向;改革發展方式,促進穩健經營;改革管理機制,增強競爭能力;改革保險監管,有效防控風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