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信託公司發力資產證券化業務

北京
2015-12-02 09:49

已收藏

記者獲悉,中泰信託近日獲批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隨著對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日益重視,2013年以來有越來越多的信託公司加入這一業務競爭行列。

中國信託業協會資料顯示,截至去年末,共有36家信託公司獲得這一業務資格。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一些信託公司通過參與低費率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提高相關業務能力後,開始嘗試在一些領域主導資產證券化業務,提供專案論證、方案設計、仲介組織、監管溝通、推廣發行等全流程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從"配角"到"主角"的逐步轉變,意味著資產證券化業務有望成為信託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更多信託公司加入競爭 對於獲批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中泰信託在其官網表示,近年在信託業務以及整個金融行業創新轉型的大趨勢下,中泰信託在夯實和提升傳統業務的同時,對業務創新給予了特別的重視。

中泰信託從2013年起,由研發部門牽頭,著手對資產證券化業務進行專門研究。在此基礎上,公司2015年投資開發資產證券化業務管理系統,組建以資產證券化業務為主要方向的專業部門,同時在展業和考核方面加強引導,鼓勵各業務部門拓展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源。 這正是近年來信託公司發力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縮影。

目前,國內的資產證券化主要有三類:由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主導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證監會主導的企業資產證券化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主導的資產支援票據,信託公司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則始於第一類。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監會發佈《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管理辦法》,同年,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作為試點單位率先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中誠信託與中信信託則分別搶食這一業務的"頭喰湯"。然而,在此後的幾年中,依舊少有信託公司參與這一業務。

據Wind統計,2014年之前只有中信信託、中誠信託、外貿信託、平安信託、上海信託、中糧信託、中海信託等7家信託公司開展過這一業務。 直到2014年,隨著傳統業務增長顯現乏力,信託公司開始關注資產證券化等創新業務,更多的信託公司由此加入到競爭中來。資料顯示,截至2013年末,取得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資格的信託公司資格為21家,到了去年末,這一數字已經增長至36家。

值得關注的是,由於自身能力有限,信託公司在這類業務中更多承擔"通道"角色,於是開打價格戰,信託公司的業務報酬快速下降。業內人士介紹,在2005年剛開始做這一業務時,信託公司得到的費率是千分之三,此後曾長期保持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之間,直到2013年,這一費率開始跌破千分之一,目前萬分之五甚至萬分之一的價格亦不鮮見。

從"配角"到"主角" 一段時間,信託公司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陷入"做一單賠一單"的質疑之中。不過,在一位從事資產證券化的資深信託人士看來,正是通過從事這種低費率的業務,信託公司開始學習資產證券化業務,並逐步由"配角"成長為"主角"。 例如,由中信信託作為交易安排人和受託人的"中信·茂庸投資租金債權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畫"近期成功發行,並將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中信信託副總經理趙娜介紹,這一業務由中信信託全程主導,擔任產品交易安排人、受託人及推廣機構,提供專案論證、方案設計、仲介組織、監管溝通、推廣發行等全流程服務。

11月27日,建信信託主導的國內首單信託受益權集合ABS成功發行,並在機構間私募產品報價與服務系統掛牌交易。據悉,該產品採用"信託+信託+資產支持專項計畫"的三重SPV結構,由建信信託作為第一層信託計畫的受託人代表該信託計畫作為原始權益人,並作為交易安排人主導了專案論證、方案設計、仲介組織、監管溝通、推廣發行等全流程服務。

由"配角"到"主角"的逐步演變,自然意味著費率的上升。上述某信託公司相關業務人士透露,其公司主導的這單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報酬率約為1.4%。前述從事資產證券化業務的資深信託人士認為,資產證券化對於企業拓寬融資管道、盤活存量資產、優化金融資產配置、豐富市場投資品種、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等具有重要意義,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現實需求。業內專家認為,隨著對資產證券化業務主導性的加強,這類業務將成為信託公司新的利潤來源。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