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近日發佈《關於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自建或購買調峰能力增加並網規模的通知》,鼓勵發電企業自建儲能或調峰能力,增加包括化學儲能等新型儲能的調峰資源。
作為中國較早進入液流電池產業的企業,位於陝西的華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很快嗅出了這份政策的"含金量"。
"最近幾年儲能業務發展迅猛,已經成為公司營收的領跑點。"公司副總經理傅洪濤認為,隨著清潔能源使用占比越來越高,儲能產業在中國發展方興未艾。
這家深研全釩產業鏈的公司,從2016年開始拓展以釩為基礎的儲能電池業務。傅洪濤說,憑藉著應用研究、生產基地等方面的先發優勢,華銀科技建設電解液生產線年產能達40000立方米、產值達16億元。
作為能源大國,近年來中國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實現了跨越式增長。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新能源發電新增裝機容量11987萬千瓦,占全國電源總新增裝機容量63%,新能源累計裝機容量同比增長29%,占全國總裝機容量比重達到24.3%。
然而,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不足的問題卻長期凸顯。
"風能、太陽能、氫能等新能源發電重要的特徵是波動性、間歇性。"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教授何剛說,但用電是持續性的,對電網造成的壓力很大。要實現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轉型,怎樣存儲能量至關重要。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新政策將助推中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前述兩部門日前聯合發佈的《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就提到,預計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接近當前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的10倍。
"這是中國首次從國家層面提出裝機規模目標,但不是單純強調規模發展。"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二級巡視員劉亞芳指出,政策從技術進步、標準完善、產業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多維度發展要求,注重新型儲能的高品質發展。
資本市場上,儲能板塊發展勢頭更加明顯。截至目前,多家儲能上市公司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增。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余振華指出,得益於電池技術反覆運算加快、磷酸鐵鋰成本大幅度下降,國內眾多電力儲能項目實現突破,儲能行業增長飛速。
《2021年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底,中國已投運電化學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3269.2兆瓦,同比增長91.2%,在各類電化學儲能技術中鋰離子電池以2902.4兆瓦裝機規模遙遙領先。
2020年3月,比亞迪推出磷酸鐵鋰刀片電池,與普通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相比,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動力電池行業的安全性問題。與此同時,非鋰技術也在加速發展,讓液流電池、鈉離子電池在2020年分別實現了一定裝機規模的突破。
"在現階段,各種技術各有優勢,也各有其適合的應用場景,還沒有一種技術能夠包打天下。"何剛說,"未來的儲能市場會是`百花齊放`的狀態。"
華銀科技與西安交通大學在今年4月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建立液流儲能國家創新中心。傅洪濤介紹,通過與高校在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合作,創新中心將推動液流儲能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遇,依託于這個創新中心,華銀科技將持續與中科院大連物化所、西安交通大學開展合作,把握儲能行業難得的歷史發展機遇。"傅洪濤說。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