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千年六堡茶助廣西瑤鄉山村脫貧致富

南宁
2019-04-01 09:02

已收藏

新華社南寧4月1日電(記者黃凱瑩、朱麗莉)春寒料峭,廣西瑤族婦女祝雪蘭正忙著手把手地教村民護理六堡茶園。依靠這種有著千年歷史的名茶,地處深山的瑤鄉得以脫貧致富。

他們所在的山坪村,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全村500多人中90%是瑤族。這個偏遠的村莊山多地少,道路崎嶇,自然條件長期制約著經濟發展,村民曾經飽受貧困之苦。

村莊以六堡茶而聞名。這是一種具有濃郁清香和保健功效的黑茶,據歷史記載盛產于唐代,其製作工藝被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十年前這裡基礎建設非常落後,進村都是泥巴路,可謂`地不平、人無銀`。"祝雪蘭2008年當選為山坪村黨支部支書後,就計畫通過發展茶產業帶動鄉親脫貧。

然而,從前山坪村的整體茶葉品質並不令人滿意。該村平均海拔700米以上,是六堡茶的重要生產基地,但傳統的茶業因各家種植技術不好而逐漸萎縮,人們種茶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六堡茶的生產需要非常精細的加工技術,制茶工藝通常是鎮上一些家庭致富的秘訣,其中祝雪蘭家就是祖輩種植和生產優質六堡茶的"制茶世家"。祝雪蘭說:"我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非常有名的制茶師。他們把技術傳授給了我,我想傳授給村民。" 六堡茶的製作非常複雜,包括茶葉軟化、揉捏、滋潤、堆置、乾燥和熟化等工藝。當祝雪蘭提議把"秘方"教給村民時,遭到了家人的反對。

但祝雪蘭認為,自己這樣做,能夠幫助村民儘早擺脫貧困。 "作為這裡的黨委書記,這是我的責任。"祝雪蘭把自己的泡茶屋改造成了一間教室,把制茶和泡茶技藝傳授給茶農。漸漸地,前來求教的人越來越多,起初持反對意見的家人也陸續加入教學隊伍。

多年來,這位受學生愛戴的"祝師傅",成功教授上千名村民泡茶技術,並將20多名農民培養成為像她一樣的泡茶師傅。

"她不僅教會我如何種植茶樹,還幫助我出售茶葉。"63歲的當地茶農黃雪清說,家裡只有她與年邁的婆婆,勞動力不足,在收茶的季節祝雪蘭總會發動村裡人來幫忙。

山坪村大力發展六堡茶產業,手工茶葉價格也逐步攀升。2013年,茶葉的價格僅為每公斤75元,現在的市場價已達每公斤300元。小山村的茶葉種植帶動了全市的茶業發展,目前梧州六堡茶年產量已超過1.35萬噸,直接產值逾14億元,綜合產值達40億元。

由於村裡地理位置偏僻,為了防止單一茶業經濟可能帶來的返貧,祝雪蘭嘗試培育觀光旅遊業,結合瑤族人民的歌舞、服飾等民族風情發展旅遊經濟。2016年底,她還騰出自家的土地,建立了一個遊客服務中心。

2016年,山坪村告別貧困,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000元。近年來,道路的修建也大大緩解了交通問題,村裡舉辦的瑤族文化節吸引大批遊客。

"我希望把村莊提升到一個新水準,這樣人們可以通過茶產業過上更美好的生活。"祝雪蘭說,目前正在計畫將六堡茶推向國際,"我們期待全世界更多人能品嘗到這一歷史名茶"。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