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支持“一帶一路”綠色投資的五項行動建議

新华丝路网
2019-09-16 14:40

已收藏


2019年9月2日,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清華CFD)聯合Vivid Economics與氣候工作基金會(Climateworks Foundation)發佈了全球第一份關於“一帶一路”國家綠色投資和碳排放路徑的量化研究報告。報告稱,在2016-2030年間“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中,至少需要12萬億美元的綠色投資才能確保與《巴黎協定》的氣候目標相一致。報告認為,“‘一帶一路’倡議(BRI)可作為一個重要平臺來動員綠色投資,促進‘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綠色金融體系的建設。”

報告作者之一、清華CFD的高級訪問學者謝孟哲(Simon Zadek)表示:“基礎設施項目的性質,決定了其在設計和實施階段就會鎖定未來幾十年的碳排放量。為了避免出現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度的情景,必須立即採取行動,實現‘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的綠色和低碳化。”

僅僅對投資的氣候風險進行定價,並不足以有效、快速地驅動投資向綠色低碳基礎設施傾斜,因為該類資產大部分屬於國有資產,並會通過出口保險等手段實現去風險化(de-risked)。同時,“一帶一路”國家的環境治理手段較弱,對這些投資的約束力不足。

報告的另一位作者、清華五道口CFD主任馬駿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個強大的平臺,可借此採取有力行動,支持60%的世界人口和占全球國民生產總值(GDP)四分之一的地區的綠色低碳和氣候適應性發展。中英兩國共同發起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是這方面的一個範例,但我們仍需採取更多行動。”

報告基於五點建議,勾勒了一份促進“一帶一路”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路線圖,表明“一帶一路”國家政府、國際組織、金融機構和民間機構可通過合力推進金融、投資決策的綠色化,最大程度地撬動全球資源,來加速“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低碳轉型。

報告提出:“我們建議的支持‘一帶一路’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路線圖,綜合了政策措施、投資承諾、透明度、商界動員以及深度國際合作等措施,目的是實現‘一帶一路’基礎設施投資低碳化。”

報告就主要“一帶一路”國家可能出現的三種碳排放情景進行了建模分析,包括“歷史最差情景”、“基準情景(business as usual)”和“歷史最佳情景”。報告將這三種情景與國際能源署的能源科技展望的“2度溫升情景”進行了比較。結論是,“一帶一路”國家在2050年之前採取發展路徑將是全球總體碳排放軌跡的主要決定因素。要實現“2度溫升情景”目標,“一帶一路”國家在2050年之前的碳排放必須較“基準情景”低68%。

氣候工作基金會可持續融資專案主任Ilmi Granoff指出:“強有力的減碳行動刻不容緩。‘一帶一路’倡議為相關國家的綠色與低碳發展路徑提供了一個框架,對於全球氣候來說,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陣地。”

附:報告摘要

支持“一帶一路”低碳發展的綠色金融路線圖(摘要版)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鬥爭中,人們的關注焦點往往放在當今的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然而,從長遠來看,更大的氣候風險和減排機遇在於參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120多個國家。能否為這些國家鋪設一條低碳發展道路,將對氣候變化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中國於2013年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多數參與此倡議的國家仍是收入相對較低的發展中國家,因此,該倡議主要著眼於為參與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籌集資金、加強各國之間經濟聯繫。除中國外,目前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126個國家(以下稱“‘一帶一路’國家”)GDP總值約占全球GDP的23%,碳排放量約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8%。但是,如果這些國家繼續採用當前的碳排放密集型發展模式,未來20年,“一帶一路”國家所占的全球碳排放量比重有可能急劇上升。

在本報告中,筆者在借鑒諸多研究者的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首次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增長前景及其與碳排放的關係進行了分行業的定量分析。結果顯示,基於歷史上的投資模式和增長預測,並假設當前趨勢不變,“一帶一路”主要國家的排放量將遠遠超過《巴黎協定》(即 “2度溫升情景”)所要求的排放目標。我們的估算顯示,若不改變“一帶一路”國家的現有的碳排放趨勢,即使全球其他國家均實現“2度溫升情景”所要求的減排,到2050年,全球溫度仍有可能處於未來上升近3攝氏度的發展路徑。具體來說,我們的研究發現:

2015年,126個“一帶一路”國家的碳排放總量僅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28%。如果這些國家繼續沿用傳統發展模式(“基準情景”),而全球其他國家及地區均實現“2度溫升情景”目標所要求的減排,到2050年,“一帶一路”國家的碳排放總量在全球碳排放總量中的占比將高達66%,屆時全球碳排放總量將高達“2度溫升情景”允許的碳排放總量的2倍。

如果“一帶一路”國家採取歷史上的高碳增長模式(“歷史最差情景”),那麼即使全球其他國家均實現2度目標所要求的減排,到2050年,“一帶一路”國家的碳排放總量在全球碳排放總量中的占比將高達76%,屆時全球碳排放總量將高達“2度溫升情景”允許的碳排放總量的2.3倍,全球氣溫將處於上升2.7攝氏度的發展路徑。

如果126個“一帶一路”國家採取“歷史最佳情景”(以一定強度使用已有的低碳技術),到2050年,這些“一帶一路”國家的年度碳排放量,將比“基準情景”下的碳排放量低39%。但是,即便在“歷史最佳情景”下,“一帶一路”國家的碳減排仍不足以實現“2度溫升情景”發展目標,到2050年,其碳排放總量將比“2度溫升情景”下的碳排放預算仍高出17%(25Gt)。

雖然近年來全球在提高投資者氣候風險意識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這些工作尚不足以改變許多“一帶一路”國家開展的高碳投資活動,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許多“一帶一路”國家缺乏針對減少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具體政策和監管規定,即便制定了相關規定,也往往執行不力。加強這類制度性安排至關重要,但是此項工作往往進展緩慢。

其次,“一帶一路”國家的多數高碳資產均屬於公共部門資產,因此私營部門中“防範擱淺資產”的機制難以抑制這些國家的高碳投資。

最後,不少高碳基礎設施專案的跨境投資已被公共機構(包括出口信用保險機構(ECA)和開發性金融機構等)去風險化。

“一帶一路”國家經濟發展所產生的碳足跡取決於內外部多重因素。從根本上說,其發展路徑與模式,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及其相應的碳排放和環境後果,必須由“一帶一路”國家自己決定。但是,如果“一帶一路”倡議能幫助這些國家更加有效地加大減碳力度,加速部署具合理經濟效益的低碳基礎設施投資,進而推動這些國家加速向可持續發展路線轉型,那麼這樣的綠色“一帶一路”倡議將產生極其深遠的積極意義。

我們認為,應該儘快採取有實效措施,在對“一帶一路”國家開展新投資時,大幅減少投資產生的碳足跡。由於基礎設施和房地產投資的規劃期間較長,並且此類投資將決定未來數十年內的資產碳強度,因此採取行動的時間視窗已經非常緊迫。

由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如果能結合國際社會的政策、金融、專業和技術資源,同時支持低碳發展,該倡議將為全球減碳行動創造重要機遇。以此為目標,筆者針對“一帶一路”國家、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及路線圖。本路線圖的核心關注點是通過發展綠色金融,加速“一帶一路”地區的低碳化轉型。當然,“一帶一路”國家需要採取的行動規模龐大,本路線圖中的建議僅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的五項建議包括:

1. “一帶一路”國家的能力建設:提升“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金融能力。我們建議設立一個國際平臺(可由聯合國主導),支持“一帶一路”國家金融體系的綠色化,滿足這些國家快速增長的綠色發展需求。同時,應加強專案業主、投資者及公共部門採購機構獲取綠色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能力。

2. 中國的任務:將國內的綠色發展要求擴展到 “一帶一路”投資。建議中國有關部門就中資機構對外投資建立強制性的環境影響評估制度。中國多個部委新近成立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聯盟可以發揮協調作用,推動此項措施落地。此外,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簡稱“承包商會”)可以發揮帶頭作用,構建企業聯盟,鼓勵企業在“一帶一路”地區更多承建綠色基礎設施項目。

3. 國際投資:推動全球投資者遵守綠色投資原則。中英兩國已經共同發佈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用於指導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活動。截至2019年8月,已有31家中國及國際重要機構簽署了該原則。我們建議,GIP秘書處與國際機構密切合作,鼓勵更多機構簽署GIP,重點關注低碳投資政策和工具,建設綠色項目庫,報告“一帶一路”國家推進低碳投資的進展情況等。

4. 碳排放透明度:提高“一帶一路”國家基礎設施投資中的碳足跡透明度。由於“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將對全球未來碳排放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加強對該類專案氣候影響的披露力度勢在必行。應考慮採納氣候風險披露特別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 Related Risk Disclosure)的相關建議,充分利用碳披露專案(Carbon DisclosureProject)、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行動機構(UNEP FI)試點專案和中英環境與氣候資訊披露試點專案等能力基礎,加快推動“一帶一路”專案的環境氣候資訊披露,根據相關氣候目標和預算,計算並報告基礎設施投資全生命週期的碳足跡。

5. 國際氣候聯盟:構建國際倡議聯盟,支持”一帶一路”綠色金融建設。我們建議,聯合各種國際、區域和雙邊合作計畫、倡議與平臺,建立國際聯盟,更加高效地推進“一帶一路”國家發展低碳和氣候適應型投資。應充分利用諸多機構已經開展的工作和已啟動的行動計畫,同時重點關注與綠色和低碳基礎設施投資相關的融資問題。

本報告由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與Vivid Economics和Climateworks的專家共同完成。報告主要作者為清華大學馬駿、謝孟哲(Simon Zadek);貢獻作者包括清華大學孫天印、朱壽慶、程琳,Vivid Economics的JasonEis、Thomas Nielsen、David Ren,Climateworks 的Ilmi Granoff、Tim Stumhofer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