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易綱:貨幣政策鬚根據經濟形勢靈活適度調整

中国财富网
2018-12-04 10:38

已收藏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在《中國金融》發表署名文章,點明了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內在邏輯,並進行了經驗總結。他指出,宏觀調控尤其是貨幣政策必須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靈活適度調整,加強逆週期調控。在經濟過熱或資產價格出現泡沫時,必須採用適當工具“慢撒氣”“軟著陸”,實現平穩調整;在經濟衰退或遭遇外部衝擊時,必須及時出手,穩定金融市場,增強公眾信心。

這篇名為《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中開創金融事業新局面——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暨中國人民銀行成立70周年》的文章稱,40年來,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巨大成就的組成部分,金融業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基本建成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具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金融市場體系。70年來,人民銀行始終在党的領導下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引領推動不同時期的金融發展、改革、開放,不斷開創金融事業新局面,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易綱總結稱,過去多年,金融調控及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逐步完善,金融機構改革不斷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體系建立健全,人民幣以市場化方式走向國際化,金融業對外開放穩步擴大,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加強。

易綱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改革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來之不易,期間經歷了艱辛複雜的歷程,有很多值得總結的經驗。

一方面,始終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之初,只有人民銀行一家銀行,高度壟斷經營;改革後陸續成立了幾百家城市商業銀行和幾千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很多銀行完成股改上市,產權不斷明晰,銀行業國有控股比重大幅下降,經營效率大幅提升。改革開放之初,銀行是政府和財政的出納;改革後銀行自主經營,是發揮資源配置作用的市場主體。改革開放之初,銀行幹部職工幹好幹壞一個樣,改革後銀行業建立了市場化的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以及待遇與貢獻相掛鉤的薪酬體系。隨著對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領域問題金融機構的處置,剛性兌付被打破,市場化的退出機制也逐步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穩步實施,以存款保險為平臺的金融風險處置框架正在有序建立。

另一方面,始終堅定不移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易綱表示:“通過對外開放,主動、深入瞭解金融監管的國際準則,客觀認識到了我們的差距,引進了技術和管理,也引進了競爭機制,特別是有助於改善公司治理和減少外部行政干預,也會促進會計準則、透明度和信用評級等仲介服務領域的改革。通過對外開放,還推動了國內相關領域改革,比如人民幣加入SDR,就要求我們不斷完善與儲備貨幣發行國地位相適應的宏觀政策框架,從而增進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信心。 ”

再者,始終將維護經濟金融穩定作為重要目標。每一項金融改革的成功推進都離不開良好的經濟金融環境。為此,宏觀調控尤其是貨幣政策必須根據經濟形勢變化靈活適度調整,加強逆週期調控。在經濟過熱或資產價格出現泡沫時,必須採用適當工具“慢撒氣”“軟著陸”,實現平穩調整;在經濟衰退或遭遇外部衝擊時,必須及時出手,穩定金融市場,增強公眾信心。同時,妥善把握好金融改革、發展、穩定之間的關係,在保持金融體系穩定、金融服務不間斷和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的前提下,發展金融市場,推進金融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文章還指出,始終堅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職、前瞻性地設置中央銀行職能定位等,也是值得總結的經驗。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