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深化“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

新华丝路网
2018-11-20 11:12

已收藏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一帶一路”建設由點及面,在發展中不斷前進、在合作中茁壯成長。

一、科技創新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容

西安西站新築車站國際貨運班列“從運營初期每月1列到現在每天3列常態化運營”,將原來鐵海聯運45天抵達歐洲壓縮運時到12天左右,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了中國“互利共贏開放”的強大驅動力。中國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沿線國家和世界。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站在中國向西開放最前沿,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和國家一級城市群新征程上,肩負著引領大西北、輻射亞歐非的重大使命。西安正努力建設“硬科技之都”,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西安科學園暨西安科學城建設啟動儀式在西安高新區舉行,著重圍繞建設科研機構聚居區、建設科學裝置聚集區、建設創新平臺聚集區、建設絲路科技合作區、建設中國科學院西安科教融合教育基地、建設現代化科普教育基地七方面重點建設和突破,圍繞光電資訊、航空航太、新材料、民生健康和環境保護等領域,培育一批高科技創新企業,為建設絲路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奠定基礎,將使西安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的創新極。

二、“一帶一路”建設為科技創新合作提供廣闊空間

據世行《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政府在過去一年為改善營商環境實施的改革數量創紀錄,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第78位大幅提升至第46位,中國積極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加快轉入高品質發展軌道,發展自身的同時也幫助相關國家提高工業化水準、實現經濟現代化。2018到2023年,我國對外投資總額將達6000到8000億美元,其中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將占相當大的比例。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規模,將為各國投資、貿易、金融和科技創新合作提供新機遇。

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大變革大調整之中,反全球化思潮湧動,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內顧傾向明顯上升,風險挑戰加劇,我國對外開放的外部環境發生新變化。傳統開放型經濟的比較優勢受到削弱,勞務、產能出口發展空間受限,要素競爭的風險加劇,必須加快從低成本競爭轉向以創新為基礎的合作共贏模式,推動勞務、產能出口轉換為高品質的技術、標準、服務出口,推動更高水準的開放合作。以愛菊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實施的專案為例,實現了中外糧食快速對接和農業技術合作。在經貿合作的同時,通過政產學研合作,在北哈州地區援建學校、農業技術試驗站和推廣站,派遣農業技術人員和高級農業專家傳授農業生產技術和提供農業發展諮詢,為受援國培訓農業人才,不僅能深化中哈科技合作,還能促進民心相通。

三、科技創新合作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持久動力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深刻影響國際經濟和產業分工格局調整,數位化、服務貿易和創新經濟正在重構世界經濟治理體系和競爭格局。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但世界經濟新的增長動力仍未形成,諸多資源環境、安全風險等不確定性因素正逐漸顯現,創新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

我國在通訊設備、高速鐵路、核電、水電、醫療、農業等傳統領域和電動汽車、風電設備、多晶矽、光伏電池等新興領域內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技術、產品和服務。強化“一帶一路”技術出口和科技創新合作,將為相關國家帶來新的投資、產品、標準、人才和服務,帶動各國新技術研發和先進技術市場化,實現更高水準的互利共贏。我們要統籌推進與相關國家的雙邊(多邊)技術出口與科技、創新、經濟、貿易、文化及產能合作,吸引更多高端創新要素參與到我國本土及海外的科技創新和創新創業活動中來,加快提升外貿品質與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水準,有力促進全球創新治理完善和“一帶一路”創新共同體建設。

(萬勁波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