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0%……國家統計局發佈的多項宏觀經濟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紅”,超出此前市場預期6.8%的增速,讓人眼前一亮。
儘管如此,市場各方對中國經濟的研判仍有較大分歧。那麼,官方怎麼看?4月25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毫無疑問是觀測宏觀經濟政策的最佳視窗。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從政治局會議看,中央對一季度經濟形勢表示“充分肯定”,對中國短期經濟判斷更為樂觀。當前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要堅持一條主線深化供給側改革。此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協調。
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6.9%,實現自2015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最高季度增速。會議對此充分肯定,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
“開局良好是好事,但要清醒認識,開局良好不是走出底部,而是為改革騰挪空間。”證券時報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我們需要順勢而為,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力度,使改革與轉型升級、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經濟運行穩定性進一步提高這樣一個正回饋機制得以確立。
天風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表示,本次政治局會議進一步確認經濟由“合理區間”轉向“穩中向好”,仍然延續強調供給側改革和金融防風險、強監管,且進一步豐富監管工作的各方面內容,建議關注進一步金融監管措施的落地。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去年四次研討經濟形勢的政治局會議發現,對中國短期經濟判斷更為樂觀:去年12月9日的政治局會議對當時形勢的判斷是“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品質效益提升,經濟結構繼續優化”。2016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都是“保持在合理區間”。
一季度6.9%的GDP增速,應該是略好於年初的預期。此次政治局會議對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形勢判斷沒有了“緩中趨穩”的表述,而是“一季度經濟運行穩中向好、實現良好開局,增長和效益回升,市場預期改善”。
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會議也直言,當前經濟向好有週期性等因素,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面臨不少挑戰。必須堅持用新常態的大邏輯研判經濟形勢,堅定不移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當前,在經濟結構調整上,區域和行業分化,產能過剩行業供大於求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工業投資增速仍低於全國投資平均增速。
潘建成也指出,開局良好帶來良好的機遇,也不能忽視背後隱藏的壓力和挑戰。
他解釋道,2017年經濟的良好開局與產品價格持續上漲有關,短時間出現企業杠杆率下降的現象,但價格上漲帶來的杆杠率下降與更加完善的金融市場和企業內生動力增強促進的企業杠杆率下降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旦價格出現波動,風險又會重現,甚至會更加嚴重。
“PPP專案帶來的泡沫風險尤為值得關注,當前PPP處於探索階段,要認真審核每一個專案。目前有些PPP專案政府和民間投資出資較少,大部分為銀行貸款,地方政府對PPP投資有衝動,但要考慮償債能力。”潘建成指出。
此外,潘建成特別指出,2016年去產能在部分領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過去依據快速增長的出口和房地產市場形成的產能,在當下形勢發生趨勢性變化後,產能過剩的形勢仍然還是比較嚴峻的。過去一年的去產能工作,一定程度上依靠的是行政手段。
深化供給側改革
針對下一階段經濟工作,此次政治局會議提出,“確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得到深化”,堅定不移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振興實體經濟,實現轉型升級。
可以看出,當前深化改革刻不容緩。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均有所進展但並不平衡,需要深入。
“要珍惜當前這來之不易、稍縱即逝的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間視窗,從多方面加大供給側改革力度。”潘建成比喻道,這就好比一輛車,有很多毛病,不抓緊搶修可能會出現大的事故,但是如果正在上坡,也只能使勁踩油門上去再說。而今天這輛車已經駛上一段平路,即使不踩油門也不會有大的下滑風險,正好可以趕緊修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指出,一季度經濟運行開局良好,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成效顯現,也為改革進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礎。下一步要在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努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等方面著力,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為經濟發展營造公平良好的市場環境。
此次政治局會議明確,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相較此前表述防控金融風險的目標,此次會議還點出了工作方式,即“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協調,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大懲處違規違法行為工作力度。”其中,“加大懲處違規違法行為工作力度”還是首次出現。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