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日前審議通過了《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將專門針對農墾改革的檔拿到中央深改組層面進行審議,表明中央高度重視此項改革,預示著農墾系統改革的大幕即將開啟。
中央對農墾改革持續高度重視。從2009年開始,歷年中央一號檔中有5次提及農墾改革。2009年提出解決農墾職工社保問題。2010年和2013年提出改革農墾管理體制。從2014年起,連續召開全國農墾工作會議並組織調研和建立研究隊伍。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將農墾改革單獨成文,有關農墾改革的試點也進入加速推進階段,並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此次農墾改革意見在深改組會議上討論並通過後,業內普遍猜測,其實施細則及配套政策也將在不久後出臺。
我國農墾系統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為承擔國家使命而建立的。1954年,在開始大規模開荒建場的基礎上,農墾這一特殊組織逐漸發展起來,現在已成為國家糧棉油糖膠乳等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光明、三元、北大荒等國內知名品牌都是農墾發展現代農業的代表。我國農墾系統目前共有34個墾區,涵蓋1779個國有農場,1352萬名員工,擁有3200多家國有控股企業,7600多億元國有資產,去年全國農墾系統生產總值突破6500億元。
1978年改革開放後,農墾體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管理方面,絕大多數農墾企業被下放到地方國資委。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農墾系統啟動改革,當時的改革方向是"經營職能和社會職能相分離",但遺憾的是,在過去十年,各類與農墾相關的上市公司,大部分未體現出資源型企業的經營優勢,管理水準、市場化機制仍落後於時代。
那麼,新時期的農墾改革應當如何進行?這一直是理論界和政府部門關心的重要內容。此次會議指出,推進農墾改革發展,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政企分開、社企分開,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依靠創新驅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資源資產整合、產業優化升級,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全面增強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發揮現代農業建設的骨幹引領作用。
以推進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改革為主線,就是要把農墾改革的目標放在搞活國有資源和資產上,更好的發揮生產效益和資源配置效益。 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為核心,是國家賦予農墾改革的重要使命。農墾是中國特色農業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我國農業發展的"國家隊"。
建設現代農業的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凸顯了農墾的規模優勢,業內普遍認為,農墾的實力一方面來自其本身底子過硬,另一方面則基於農墾改革與土地流轉相疊加所產生的巨大政策紅利。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農墾系統土地資源豐富,資產眾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整個農墾系統擁有的國有土地總面積約為5.4億畝,占全國國土面積3.7%。隨著土地制度改革的推進,農地流轉交易市場不斷完善,土地市場化定價機制即將形成,農地的資源優勢正在向經濟優勢轉變,其中農墾公司也將成為土地改革的重要受益者。有券商分析,未來農墾類上市公司在市場化進程中將通過經營效率提升釋放出巨大的業績提升紅利,其市場價值將逐步向擁有的土地價值回歸。
但長期以來,農墾在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同時,還承擔著醫療、教育、治安、環保等眾多社會職能,給發展帶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負擔。因此改革必須破解農墾經營體制不活、場辦社會職能沉重等問題,輕裝上陣,塑造一支現代農業精銳部隊,提升國家對農業戰略產業的掌控力。
和國有企業改革相似,解決農墾企業效率問題的關鍵在於不斷改善公司的治理結構與提高管理水準。為了全面增強內生動力、發展活力、整體實力,農墾改革的未來,或將由內到外分多步驟實施。
就內部而言,為緩解上市公司社會負擔,困擾農墾企業經營的政企不分問題需要解決,企業治理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其中較為重要的就是要剝離企業的社會職能,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就外部而言,須促進股權結構多元化改革,提升農墾企業的活力。包括推廣混合所有制、引入戰略投資者、實行股權激勵等,推動公司經營市場化改革。黑龍江北大荒集團推出了員工持股計畫,已經打響了農墾系統改革的第一槍。
當然,改革還面臨很多阻力。這其中,"墾地關係"最為關鍵。擁有大片國有土地的農墾,一直是某些地方政府眼裡的肥肉。在土地財政衝動之下,插手農墾土地業務之事屢屢發生。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部分下放採取屬地化管理的農場,已出現較為嚴重的國有資產流失。土地蠶食的背後,正是當地政府低價徵用土地用於城鎮建設和工業園區建設的動機使然。因而此次會議也明確提出,農墾改革須加強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按照統籌兼顧、標本兼治、上下聯動、點面結合的原則穩步推進。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