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貿易

關稅"雙刃劍"令美豆農"傷筋動骨" 中國大豆迎發展機遇期--

北京
2019-05-24 15:14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5月24日電題:關稅"雙刃劍"令美豆農"傷筋動骨" 中國大豆迎發展機遇期--專家評析中美大豆等貿易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董峻、于文靜

當前正值北半球的大豆播種季,美國豆農的焦慮不安情緒越來越濃-- 連日來,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大豆價格在低位徘徊,5月13日大豆價格一度跌至每蒲式耳791美分,刷新了2008年以來新低。

美國大豆協會近日接連發佈聲明,強烈抗議政府一再單方面對別國發起關稅挑釁、使農民淪為犧牲品。

中國權威農業專家表示,自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以來,美國大豆產業首當其衝成為"炮灰",從種植、加工到流通的相關產業鏈已"傷筋動骨"。當前減少進口美豆對中國的需求影響能夠承受,而國產大豆產業將迎來加速發展的視窗機遇期。

美豆遭遇出口、價格、庫存"三重傷"

過去幾年中國一直是美國大豆最主要買家。2017年美國約60%的大豆銷往中國。過去一年多來,美國向中國揮舞加征關稅這把"雙刃劍",不可避免地傷及本國幾乎所有大豆從業者,導致美豆對華出口大幅下降,豆農利益受到巨大衝擊。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合光說,2018年我國自美國進口大豆1664萬噸,比上年減少49.4%,占全部進口大豆數量的18.9%,比重較2017年下滑15.5個百分點。

"出口受阻導致美國農民收入下降。去年美國農業淨收入下降了12%,大豆、豬肉及其製品、小麥等農產品價格斷崖式下跌,生產這些產品的農場經營陷入很大困難。"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自從去年下半年中國實施對美豆加征25%關稅的反制措施後,美豆價格斷崖式下降,勢頭持續至今。

葉興慶說,近期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價格已低於美豆生產成本。目前多數美國農場的大豆種植成本在每蒲式耳850至870美分之間,平均成本是855美分左右。期貨價格比成本低,意味著美國豆農處於虧損狀況。

美豆庫存也面臨巨大壓力。據美國農業部發佈的世界農業供需預測報告,到8月底美豆庫存將達到9.95億蒲式耳,相當於以往常年水準的兩倍。

劉合光表示,大豆一般可以儲存兩年,目前美國消化大豆庫存壓力非常明顯,想另外找到中國這麼大的大豆市場非常困難。

基於美國大豆對中國市場的高度依賴,一些農場、協會一直反對政府用單邊關稅解決中美經貿摩擦,提出要市場不要補貼。

美國大豆協會會長大衛·斯蒂芬斯表示,考慮到當前低迷的價格和收割季前可能翻番的庫存,美國大豆亟須在幾周之內重新進入中國市場,而不是幾個月甚至更久。

美若以"糧食換援助"將違反國際貿易規則

本月10日,美方正式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加征25%關稅,並宣稱將從農民手中購買農產品,"數量比中國以往任何時候(買的)都多",然後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運往貧窮與挨餓的國家。在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鐘鈺看來,這一招根本不可行。

鐘鈺分析說,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很多產品中,中國只是承擔加工或者中間部分環節,關稅提高勢必影響到其他國家的產業,包括美國的跨國公司,因此稅收能增加多少是未知數。至於糧食援助,世貿組織已將糧食援助納入新一輪談判框架中。杜哈回合談判中提出制定有約束力的規則防止糧食援助成為餘糧處理工具。如果美國堅持此舉將傷害更多發展中國家。

葉興慶也指出,用加征關稅收入購買農產品援助貧窮國家的行為,違反世貿組織農業協定。協定對食物援助有嚴格限定--援助行為不能影響世界相關農產品生產和貿易,不能對市場價格有明顯影響。如果這種援助行為對於農產品價格有明顯影響,就是變相的出口補貼,而世貿組織農業談判已達成一致,要求各國取消農業出口補貼。

多措發力化解中國大豆缺口

中國自美進口大豆主要用於榨油,榨油後的豆粕是養殖業重要的飼料來源之一。有人擔心,加征關稅導致自美進口大豆減少,可能引起國內豆油供給短缺、畜禽產品價格暴漲。

對此,專家們表示這種擔心沒必要,中國正在通過多種措施綜合發力,有信心化解大豆短缺難題。 拓寬大豆進口管道--中國去年從巴西進口大豆明顯增加,達6608萬噸,比2017年的5093萬噸增加了30%。同時,阿根廷、烏克蘭、俄羅斯等國的大豆、葵籽葵粕,東南亞的棕仁粕,加拿大的菜籽等市場潛力開始釋放。

進口替代更加多元--中國未來通過增加其他植物油、各種雜粕等大豆替代品進口,一定程度上能彌補因減少美豆進口造成的市場缺口。

實施大豆振興計畫--除了繼續實施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今年中國還啟動實施大豆振興計畫,有效激發了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

"中國大豆缺口是暫時的,一旦進口管道拓寬,找到替代辦法,對美國農業將是一個致命打擊--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像中國這樣的需求大國。"益海嘉裡集團油脂總監塗長明說,"就像高速賓士的汽車,一旦找到另一條高速路,它是不會返回去走原路的。"

美國豬肉對中國市場影響微小

自美進口的豬肉是與大豆相關的一個農產品,特別是當前中國因為非洲豬瘟的影響導致生豬產能下降,一種可能的考慮是通過增加進口豬肉從而減少對豆粕的需求。 有人擔心,對美豬肉及其製品採取進口反制措施,將影響國內市場供應。 專家表示,中國進口豬肉的主要來源地是歐盟國家,豬肉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的角色影響不大,減少自美進口的豬肉和豬雜並不足以影響中國市場。更何況從全球來看,美國豬肉及其製品的競爭力並非最高,中國完全可以通過從巴西、德國、西班牙等國增加進口來彌補。 據葉興慶介紹,中國的豬肉產量和消費量都是世界最大的,去年中國豬肉產量為5400萬噸,而進口豬肉只有120萬噸,進口豬雜96萬噸,兩者加起來僅占國內產量的4%。即使在從美國進口豬肉豬雜數量最高的2017年,其進口量也僅占全部進口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說,現在東歐的波蘭等國想大量出口豬肉到中國,而美國相關從業者也在積極將中國作為拓寬豬肉出口的市場,對此中國會理性對待。總體看,加征關稅對我國進口豬肉的影響不大並且可控。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