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2943.84億元;2010年,5965.71億元;2015年,10053.58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十年三級跳,杭州拿到"萬億俱樂部"第十張入場券。
回望進階之路,杭州得益于始終抓住創新驅動的發展之魂,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轉換發展動力,在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上領先一步。
"人腦+電腦"的先機
統計顯示,2015年,杭州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855.29億元,占GDP比重為58.2%,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服務業對GDP的貢獻達到74.6%,拉動全市GDP增長7.6個百分點;服務業稅收占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64.1%。
早在十年前,杭州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和長處,抓住了"人腦+電腦"的發展先機,揚長避短,開創藍海。2006年開始"彎道超越"實施"服務業優先"戰略,大力"退二進三",將位於主城區的工廠搬遷到郊區,僅2007、2008兩年就搬遷了近100家工業企業,騰退幾千畝土地。騰出來的空間用於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吸引來自全世界的資本和"智本"入駐。
到2009年,杭州的服務業比重首次超過製造業,市里及時提出要把現代服務業打造成"首位經濟"。2011年,杭州提出加快服務業"高水準"發展,推進工業"高端化"發展,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國際重要的旅遊休閒中心、全國文化創意中心、電子商務中心、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一基地四中心"。
隨著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電子商務、資訊軟體、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迅猛。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快速上升,由2005年的44.2%到2010年的49.2%,再到2015年的58.2%。文創產業增加值增長達20.4%,電子商務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4.2%。
電子商務改變城鄉面貌
臨安山裡50多歲的農民戴雲洪,2008年開始接觸電商,在淘寶網上賣山核桃,從原本求人收購的種植戶,變成在家收訂單的掌櫃。現在一年要賣十萬斤山核桃。他所在白牛村2007年觸網搞電子商務,如今村人均收入已從剛開始時的不到1萬元增長到兩萬多元。
電子商務在中國的發端,杭州搶得先手。當馬雲還在湖畔花園蝸居,被有些人認為是騙子的時候,杭州市領導就以前瞻性眼光對他"高看一眼",不僅信任他,而且上門看望並給予扶助。2008年5月,杭州被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授予"中國電子商務之都",目前全國1/3以上的綜合性電商網站落戶杭州,電子商務已不僅僅是傳統的網路購物,而是深入融合到傳統商業、製造業、旅遊、外貿等多個領域。
資訊經濟被定義為"一號工程"。2014年7月,杭州出臺檔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和全國雲計算和大資料產業中心、物聯網產業中心、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數位內容產業中心等"六大中心"。
行走在大街小巷,杭州人的日常生活都可以用手機輕鬆搞定,除了運用各種App叫車、叫外賣、餐廳排位、醫院掛號等,連街邊小店都可以用支付寶付款。通過"互聯網+政務",市民可以通過支付寶實現交通事故處理、圖書借閱、公益、出入境辦證、車牌搖號等20多項政務服務辦理。
特色小鎮內外的創新創業"新四軍"
玉皇山南麓,眾多本土基金公司彙聚於明山秀水之間,這裡是以打造中國版"格林尼治小鎮"為目標的杭州上城區基金小鎮。從前的陶瓷品市場,經過精心改造,如今散佈一幢幢清麗典雅的江南民居。已有100多家金融投資機構彙聚,管理資產總額超700億元人民幣。上城區委書記繆承潮說,計畫經過3至5年的努力,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杭州私募(對沖)基金發展樣本區域和示範中心。
特色小鎮,這一"產城人文"四位一體的創新創業發展平颱風生水起,湧現出余杭夢想小鎮、西湖雲棲小鎮等41個省市特色小鎮。
小鎮內外,投身創業創新,杭州有一支"新四軍",即浙商系、高校系、海歸系、阿裡系為代表的創業人群。2015年納入國家科技孵化器體系的眾創空間有14家,新登記企業60000多家,新增大學生創業企業近1500家,成立蒲公英等引導基金10家。
機遇和城市,互動互成。2015年杭州把握住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帶來的機遇。站在新起點,杭州又將承辦2016年G20峰會和2022年亞運會等重要活動。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趙一德說,杭州要量質並舉,補齊短板,優化結構,培育新優勢新動能,為實現"十三五"精彩開局作出新貢獻。這位萬億俱樂部裡"新來的年輕人",正抖擻精神,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和創新活力之城兼具的"獨特韻味"。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