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通關時間縮短近四成 上海自貿區貿易便利化改革與穩外貿"合拍"

上海
2015-09-29 15:44

已收藏


 承載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重任的上海自貿區出臺一系列改革措施,讓貨物通關時間平均縮短2天至3天,企業物流成本減少10%以上,與國家"穩外貿"戰略形成有力呼應。 記者日前從上海海關獲悉,自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上海海關主動對標國際貿易通行規則和先進經驗做法,出臺了31項創新制度,疊加效應顯現,改革紅利不斷擴大。

上海海關加工貿易監管處處長張巨集介紹,通過流程改造和手續簡化,自貿區從帳冊備案到核銷的企業操作環節由34項減為10項,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進出口平均通關時間較區外減少四成左右;"先進區、後報關"改革的參與企業從最初7家增至419家,今年前7個月業務量同比增長1.9倍;推進上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已有10個項目上線運行,參與企業增至300餘家;自貿區通關作業無紙化率從掛牌時的8.4%提升至80%以上,物流運輸能力提高25%至50%。

制度創新效果到底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美國藥典委員會公司總經理馮兵兵說,美藥典所需研發樣品從美國總部到上海實驗室的時間,原來需要兩周以上,現在最快三天就可以到達。 位於自貿區洋山保稅港區的上海元初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也是改革受益者。自上海口岸試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以來,將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邊檢等部門的同類項事務合併。

企業通過一個平臺,一次遞交相關單證資訊,大幅降低了企業的報關、報檢成本。 "原來報關、報檢需要兩個人幹的活,改革後一個人就能搞定。"參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的欣海報關董事長葛基中表示。 上海美國商會最新公佈的《2015貿易環境滿意度調查報告》顯示,在華美資企業對變革中的中國貿易環境持積極肯定態度。在參與調查的美資企業中,63%的企業已使用電子報關,57%的企業認為無紙化通關系統明顯提升了通關效率。有52%的美資企業認為,縮短通關時間比降低稅率更能為企業節省成本。

上海市浦東新區區長、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孫繼偉說,未來上海自貿區將加快推進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各項改革,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和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進一步縮短通關時間,降低通關費用。同時,促進技術貿易和服務貿易發展,加快協力廠商認證和藝術品交易等服務業態集聚。 截至目前,上海自貿試驗區特殊監管區內註冊企業總數達14895家。2014年,上海自貿區4個特殊監管區累計進出口增速高於上海市平均3.7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6個百分點,拉動上海市進出口增速5年來首次反超全國。

今年1月至7月,上海自貿區累計進出口貨值4110億元,占同期上海市進出口總值的26.2%。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認為,上海自貿區的創新監管制度有助於營造良好的貿易環境,提高執法效能,節省了人力和時間成本。貿易便利化與我國當前"穩外貿"任務高度"合拍",現階段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不甚理想,宜加快複製推廣自貿試驗區的貿易便利化措施,在沿海各口岸開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試點。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