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28日電題:持續提升預算透明度 推動打造陽光財政--解讀2023年中央預算公開
新華社記者申鋮
28日,隨著財政部公開2023年中央預算、中央部門陸續公佈部門預算,一年一度的中央預算公開拉開大幕。今年中央預算公開有哪些看點?記者採訪了財政部有關負責人。
(小標題)推進預算公開,"錢花得更明白"
"2023年公開的中央預算包括經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的中央預算和中央部門預算。"這位元負責人介紹,其中,中央預算由財政部作為主體進行公開;中央部門預算經財政部批復後,由各部門作為主體進行公開。
在中央預算方面,今年公開的內容涵蓋中央四本預算情況、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預算情況和有關說明。如,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情況及其變動說明,46項轉移支付專案分地區情況及其說明等。
在中央部門預算方面,公開內容涵蓋部門總體收支預算情況、財政撥款收支預算情況以及重點事項說明等。
記者翻閱各中央部門預算"帳本"可以發現,今年各部門均公開了部門收支總表、財政撥款收支總表等9張報表,全面、真實反映部門收支總體情況和財政撥款收支情況。
預算"曬"得更細,也更加可讀。在公開上述預算報表的同時,各部門還對預算收支增減變化、機關運行經費安排、"三公"經費、政府採購、國有資產佔用、預算績效管理、提交全國人大審議的專案等情況予以說明,並對專業性較強的名詞進行解釋。
為使公眾找得到、看得懂、能監督,各部門的部門預算除在本部門網站公開外,繼續在財政部網站設立的"中央預決算公開平臺"集中展示。
自2009年中央預算首次向社會公開,今年已是中央部門預算連續第15年"曬預算"。"近年來,財政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推動我國預算公開取得新進展。"這位負責人說,一方面,不斷加強頂層設計,確立預算公開制度框架;另一方面,不斷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進預算公開工作。
預算公開是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特徵和必然要求,是提升預算管理水準、提高資源配置使用效率、強化預算約束力的重要舉措。在業內人士看來,近年來,我國預算公開範圍不斷擴展,內容不斷完善,形式不斷優化,持續提升預算透明度和可獲得性,推動建設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服務政府。
針對社會關注的"三公"經費,這位負責人表示,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11年的94.28億元下降到2018年的58.8億元。2018年機構改革後,將稅務等部門原列地方的"三公"經費納入中央部門管理,基數相應調整,2019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81.07億元。2020年以來,在嚴格控制的基礎上,疊加疫情等因素影響,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進一步下降到2022年的53億元。202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64.96億元、比上年有所增長,主要是前兩年受疫情影響因公出國(境)費預算壓減較多、基數較低,今年恢復性增加,主要用於支持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保障中央部門開展對外交往、參加重要雙邊多邊會議等,同時繼續嚴控一般性出國團組;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從嚴控制,均不超過上年水準。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預算減少約16億元。
(小標題)強化績效導向,"錢花得更有效"
對於公眾來說,不僅關心各部門公開的預算"帳本"是否詳細,還關心"帳本"裡的各項支出能否花得有效。近年來,財政部不斷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在績效目標管理方面,著力規範績效目標設置、提高績效目標品質、推動績效目標向社會公開。
據悉,今年專案支出績效目標表的公開範圍繼續擴大,進一步敞開了社會各界瞭解政府履職的"窗口",更加清晰展現了財政資金的"任務單、時間表、效果圖"。
"我們持續推進績效目標公開,連續多年加大中央部門專案支出績效目標公開力度。"這位負責人介紹,今年要求中央部門公開績效目標比例較上年又有所提高,除涉密、敏感資訊外,原則上,公開部門預算的中央部門應將一般公共預算一級專案、政府性基金預算專案、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專案績效目標表按照不低於專案數量60%的比例向社會公開。
"下一步,財政部將繼續加強績效目標管理,夯實部門和單位主體責任,持續推進績效目標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促進績效目標品質和績效管理水準進一步提升。"這位負責人說。
(小標題)落實機構改革要求,預算批復作出相應安排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今年中央部門預算批復工作中,如何落實好本次改革要求?
這位負責人介紹,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查批准的中央預算是按機構改革前的部門和職能編制的。為保證機構改革工作穩妥推進和部門預算順利執行,對機構改革涉及部門的預算,僅有部分職責調整的部門,先按現有預算批復,執行中根據職責調整情況辦理預算劃轉和調整,對於不涉及職責調整的部門,在預算批復後第15日(即3月28日)當天完成集中公開。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