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中國深化改革尋找經濟新動能

北京
2019-03-03 15:15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 題:中國深化改革尋找經濟新動能 新華社記者 如同小鳥啄食,十幾隻機械臂不停地裝配POS機零件,檢測、裝箱,一名工人在旁"監工"。緊鄰的生產線上,60多名工人在忙碌組裝著同樣的設備。

宏泰集團車間裡這兩條並排的生產線,是中國東部省份福建"機器換工"熱潮的縮影。在中國東部一些沿海地區,人工成本上漲等因素促使勞動密集型工廠進行關乎存亡的變革。

面對困境,宏泰並未減產,而是讓更多機器人上崗,這個決定使公司去年的利潤大幅上升。這家位於漳州市的港資企業甚至開拓了新的業務,計畫為無力購置進口機器人的企業設計和生產自動化設備。

"這個市場是無限的,因為許多中小企業都希望向智慧製造升級。"宏泰集團董事長、創始人曾琦說,"我們並不擔心工人失業,因為生產率的提升會帶來產能的擴大,從而吸納被機器替代的工人。"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宏泰和許多民營企業逆勢成長,表明在內部經濟增長放緩、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的大背景下,中國發展仍然具有足夠韌性和潛力。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括智慧製造在內的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正逐漸成長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這將是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話題。

3月舉行的全國兩會將為中國經濟進一步尋找新動能,如何幫助企業度過轉型陣痛期,預計將受到代表委員熱議。

變革求生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要看到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中國經濟觀察者認為,外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內經濟也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低端產能過剩、創新能力不足等。今年的兩會將繼續推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升級。 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黃茂興說,去年,傳統的外貿企業在換擋期遇到困難,"但陣痛之後必有反彈,隨著轉型期新動能的累積,幾乎可以肯定今年會迎來反彈"。

在今年初舉行的地方兩會上,不少省份調低了2019年GDP增速預期,同時強調高品質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電子和服裝是福建知名產業,這些傳統工廠正加快自動化改造。據海關統計,2018年前10個月,福建省進口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了逾16倍。

煤炭大省山西正努力化解過剩產能,當地煤炭企業也正朝著新能源和新材料轉型。過去3年,山西已累計退出8841萬噸煤炭過剩產能,同時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如煤層氣地面抽采量已占全國90%以上。

作為一家煤炭企業的子公司,山西宇皓環保紙業有限公司正從新能源轉換中收穫早期紅利。它研發的"變廢為寶"技術,可將開採煤炭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煤矸石製成"石頭紙",年產量可達12萬噸,相當於每年少砍伐240萬棵樹。

"雖然現在煤炭行業經營壓力比較大,但煤炭企業都在尋找新出路,這是一種積極的變化。"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閆林虎說,整個煤炭行業正努力尋找出路,朝著更健康、更注重科技創新的方向發展。

中國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推動產業轉型。重慶是中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和全球筆記型電腦生產龍頭基地。由於市場容量趨於飽和,曾是重慶經濟發展"主引擎"的汽車製造業產量走低。2017年,重慶經濟增速放緩至9.3%,結束了連續15年的兩位數增速。2018年,這一數據降低至6.0%,創近年來新低。

如今,重慶正積極吸引大資料、人工智慧和機器人企業為其傳統產業注入新活力。去年,重慶與阿裡巴巴集團簽署協定,後者將中西部區域總部落戶重慶,希望利用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提升重慶的智慧化水準。此前,另一互聯網巨頭騰訊也與重慶市簽署協定,重點圍繞深化大資料和智慧產業開展戰略合作。

上述努力正在取得成效。重慶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說,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對重慶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超過400%,"表明新動能正在積蓄力量,並將逐步替換舊動能,成為新的經濟支柱"。

市場信心

將提交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審議的外商投資法草案,受到海內外高度關注。市場普遍認為,這部重要法律如獲通過,有利於營造更有利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外商投資。

中國市場也在持續強勢成長。國家統計局資料表明,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38萬億元,同比增長9%,繼續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此外,近年來"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熱潮興起,帶動國內企業更加積極投身新興市場,也對沖了外部市場不確定性風險。

休閒食品生產商福建盼盼食品集團見證了中國消費者不斷增強的購買力和消費升級。 "過去,消費者喜歡價格便宜個又大的麵包,現在人們為了更好的口感和品質,不在乎多花三五塊錢。"盼盼執行總裁蔡金釵說,"現在的年輕人買休閒食品,買的是開心和健康。" 他說,市場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促使公司推出多元化產品,不斷研發新口味,還打入了利潤更豐厚的堅果市場,受到白領階層喜愛。 對創新型的中國企業來說,工業市場同樣擁有廣闊的前景。

"只要產品不斷技術創新,市場就會有需求。"大通互惠集團董事長助理鄧曉君說。大通互惠是位於福建的工業閥門製造商,其低溫閥門已成功打入全球市場。去年,公司與墨西哥一家石油公司簽下2億美元的合同。

鄧曉君希望今年的全國兩會繼續關注民營企業在轉型創新過程中的融資難問題。

去年,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措施,全年為企業和個人減負約1.3萬億元。

曾琦表示,政府的政策引導和支援,對實體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製造領域的創新往往伴隨各種風險,尤其是小企業必須克服許多融資和技術難題,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他說。(記者:張逸之、姚遠、趙宇飛、呂夢琦、周強、王曉潔、孫雯驥、馬逍然)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