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增長平穩韌性足 品質不斷提高

中国证券网
2017-12-18 09:35

已收藏


即將過去的2017年,註定是中國發展進程中意義不凡的一年。

  這一年,中國經濟在變,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如果說過去觀察經濟重點是重視速度、強調規模,那麼今後的重點則從重規模轉向重品質,謀求高品質的發展。

  經過了這一年的運行,無論是增長指標、民生指標,還是結構、品質、效益的指標都清晰地表明,中國經濟延續著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並且在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今年中國經濟見證了什麼是“穩中向好”。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態勢和穩定性備受關注。回想今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7年中國經濟預期增長目標為6.5%左右,這也創下20多年來增長目標新低,不少人對中國經濟預期悲觀。先是一季度GDP出現了意料之外的“開門紅”,接著,上半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也取得超預期增長,然後到三季度的6.8%,展現出中國經濟的韌性。

  2017年中國經濟究竟“穩”在哪裡?從宏觀經濟調控的四大目標來看,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均體現“穩”的態勢。

  今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8%,連續9個季度運行在6.7%至6.9%的區間,展現出更強的韌性;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雙雙降到5%以下,就業成為突出亮點;11月份CPI同比上漲1.7%,連續10個月保持在2%以下,物價漲幅溫和;國際收支呈現基本平衡,外匯儲備規模逐步回升後保持基本穩定。

  中國經濟的穩定性與韌性得到了國際機構的充分認可。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內連續四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6.8%之後,亞洲開發銀行(亞行)12月13日發佈的最新報告也表示,再次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6.8%。

  在經濟“穩”步前進中,經濟結構調整不失為重頭戲之一。

  觀察中國經濟,總量固然重要,結構更為關鍵。伴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新動能正在不斷形成和擴張,工業由老化供給向中高端轉移,經濟增長模式中“服務+消費”進一步成熟,中國經濟增長含金量不斷提高。

  一方面,中國經濟結構正在持續優化,中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代替低端和傳統產業,成為經濟運行中最活躍的因素,製造業技術升級、產業結構高端化的發展特徵愈加明顯。1~11月份我國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在13.5%和11.4%以上。

  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結構的持續改善,經濟增長動能已經在悄無聲息地發生轉變,從一季度經濟增長情況來看,固定資產投資的驅動作用明顯減弱,消費“主引擎”依然強勁。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從2011年的44.4%快速上升至2017年前三季度的52.9%;超過三分之二的經濟增長來自消費,而不是投資和出口。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成為推動經濟穩中向好的重要力量。鋼鐵、煤炭去產能年度目標已超額完成,1.4億噸“地條鋼”產能出清。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3.3%。去杠杆、降成本穩步推進。補短板持續加力,1月至10月,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等短板領域投資增速均比全部投資快10個百分點以上。

  創新,引領我國製造業向產業價值鏈的中高端邁進,新動能、新產業持續壯大。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的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顯示,2016年中國創新指數為181.2,比上年增長5.7%。分領域看,2016年創新環境指數、創新投入指數、創新產出指數和創新成效指數分別達到172.0、172.2、223.3和157.3,分別比上年增長4.9%、4.8%、7.2%和5.2%。

  觀察中國經濟,既要立足當下,也要放眼長遠。

  今年以來,中央做出系列重大政策部署:設立“雄安新區”;醞釀“粵港澳大灣區”;縱深推進“1+3+7”自貿區;深化“一帶一路”倡議;國企改革加速推進,混改試點範圍不斷擴大等。頻頻的動作可以看出我國這一輪新的戰略佈局。而發力點主要在區域經濟振興方面,擴大對外開放以及深化改革,這不僅拉動中國短期需求,還將提振潛在增長率。

  從這些“點滴”亮點來看,中國經濟平穩增長,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經濟增長品質顯著提高,這說明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能力不斷增強。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