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5日召開宏觀經濟運行發佈會,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表示,2017年1月發電量、投資等多項經濟指標都呈現向好態勢。包括經濟結構不斷優化、供給側改革有力推進等7大積極因素,保障了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據介紹,發電量比去年春節有較快增長。據調度快報,節日期間全國日均發電量119.14億千瓦時,比上年春節期間增長14.93%。其中,最低日發電量為113.38億千瓦時,比上年春節最低值增長13.56%。同時,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18個,總投資1539億元,主要集中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領域。而截至2016年底,12大類國家重大工程包已累計完成投資近8萬億元,開工48個專項、507個項目。
趙辰昕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中國2016年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一。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過去一年,共有7大因素助推中國經濟平穩發展。
首先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16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6%,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勢頭良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8個百分點。服務業引領帶動作用增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1.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其次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有序推進。鋼鐵、煤炭去產能的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商品房庫存水準持續下降,市場化債轉股和企業兼併重組有序推進,實體經濟成本有所下降,重點領域補短板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第三是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中央政府層面核准的企業投資項目削減了90%,市場形成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比例已經超過97%。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開展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激發了微觀主體活力,優化了市場營商環境。
第四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首批28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平均每天新設企業達到1.5萬戶,比2015年多增3000戶,活躍度始終保持在70%左右。
第五是改革開放實現新的突破。國企、投融資、價格等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推進,鹽業體制改革、國有林場林區改革、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社會事業公共服務體制等改革措施陸續出臺。一批國際產能合作和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
第六是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明顯。各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步伐加快。以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軸帶佈局趨於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改革創新示範效用不斷釋放,新增長點、增長極加快形成。
最後是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完成249萬人易地扶貧搬遷、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社會保障和救助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趙辰昕說,以上這些因素助推了2016年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不僅有相對較高的增速,更有結構的優化、改革的突破、民生的改善,實現了有品質、有效益的發展。
對此,有專家表示,未來,隨著2017年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推進落實,這些積極因素還將產生更大的推動作用,繼續推進經濟發展的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保障整體經濟平穩增長。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