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超半數省份出臺供給側改革方案 降低要素成本成難點

中国证券网
2016-08-05 09:44

已收藏

據統計,隨著日前福建省公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已有包括廣東、四川、浙江等半數以上的地區陸續出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經濟參考報》記者深入各地採訪發現,在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很多地區的經濟轉型工作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但也有很多困難尚待解決。

  
成績 多地產業結構轉型加快推進

  
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力度加大,很多地區的首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期中考”成績單頗有亮點。

  
湖南省株洲市清水塘地區的旗濱玻璃生產基地,位於湘江邊上、石峰山腳,周邊不遠處有多個居民社區。過去這裡三根煙囪黃煙滾滾,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被市民戲謔為“清水塘三根高香”。後來,旗濱玻璃正式搬遷到株洲醴陵。新建的廠區乾淨整潔,僅有的一根煙囪也不見廢氣排放。據瞭解,旗濱玻璃通過綠色搬遷、升級發展,產量增加一倍多,能耗降低一半多。

  
這個玻璃生產基地只是產業升級的一個縮影。在株洲市,還有一大批曾經創造過工業輝煌的企業陸續關停。今年,湖南省鋼鐵、煤炭去產能方案出臺並有序展開,全省鋼鐵、建材、有色等行業庫存分別下降12.6%、5.4%和2.2%,堅決關停搬遷了一批礦山企業和金屬冶煉、造紙、化工等污染企業。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在不斷推進。該自治區經信委主任沈左權說,目前,神華寧煤集團已減產500萬噸,28處地方煤礦產能減少18%,安置了6656名煤炭行業下崗職工。寧夏還制訂了120萬噸淘汰落後產能計畫,分解到18家企業,下半年將關閉拆除。此外,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寧夏還探索“走出去”化解過剩產能,目前,中國阿曼(杜古姆)產業園區已開工建設,一批寧夏企業正開展投資前期工作。

  
寧夏去庫存主要聚焦在房地產和工業產品兩大領域。自治區黨委政研室副主任劉雨說,截至6月底,商品房銷售增速已由去年末的下降25.7%轉為增長17.4%,房地產去庫存週期較上年底減少1個月。另一方面,通過鼓勵優先採購本地名優產品等多項措施,使部分行業庫存明顯降低。截至5月底,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由同比增長10.4%轉為下降3.7%。

  
在供給側改革的倒逼下,企業自身也在積極謀變。湖南長沙是享譽中外的“工程機械之都”,這裡誕生了中聯重科、三一重工等行業巨頭,然而,他們也面臨著產能過剩、庫存高企的困境。今年4月,中聯重科收購了義大利納都勒公司,據介紹,這意味著中聯重科跨入全球環境高端產業鏈的序幕全面開啟。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對記者說,對於工程機械行業來說,供給側改革切中要害,企業必須這麼去做。儘管新的動能也不一定能“遠水解近渴”,但企業一定要利用這個機會進行轉型升級,讓管理更精准,生產效率更高。

  
亮點 部分省份部署培育經濟新動能

  
在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看來,多數省份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都將“三去一降一補”作為改革的重點任務,並提出了操作性較強的改革措施。部分省份在部署“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之外,逐步開始重視培育新供給、新動能,並提出了相應的鼓勵創新措施。

  
以《四川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為例,記者注意到,除了“三去一降一補”之外,《方案》還明確了要以“一提一創一培”(即提品質、創品牌、培育新動能新動力)為抓手。有專家分析稱,相比於“三去一降一補”做減法,新“三大抓手”更強調做加法和乘法。通過改革,推動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顯著提高,創新發展動力持續增強,要素資源配置效率大幅提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而上海市《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工業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實施意見》則提出了高端發展、創新驅動等基本原則,並圍繞“著力優化供給結構,促進工業高端發展”的任務,提出了千項精品創造計畫、企業技術改造提速計畫等具體措施;圍繞“著力補齊創新短板,釋放工業發展新動能”的任務,提出了推動重大創新成果產業化、推進工業創新平臺建設、推進資訊技術和製造技術融合創新等具體措施。

  
滕泰表示,五大重點任務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入手之策”,完成這五大任務,不僅為供給側改革“破題”,而且為擴大有效供給、培育新供給創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很多省份提出了創造新供給、引領新需求的政策措施。新供給、新動能與去產能、去庫存,是相同方向並排而行的兩條河流,只有當它們彙聚成一條河流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提升經濟潛在增長率。

  
挑戰 改革成果“含金量”有待檢驗

  
滕泰認為,各地方在制定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案時,普遍存在著一些難點,如何全面降低要素成本就是其中一個較大的挑戰。以土地成本為例,他表示,由於土地管理的許可權、土地管理的制度基本由中央政府掌握,地方在降低土地要素成本方面的可操作空間非常有限。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湖南省半年經濟工作會議上瞭解到,根據前段調研情況看,湖南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還存在政策不精准、落實不到位等問題。中部地區一家製造企業的有關負責人說,地方政府為了降低制度性成本出臺了不少政策,清理了很多收費政策,但感覺“清理的都是小頭”,土地使用費等部分費用仍然有所增加,加上融資成本高企,企業仍然感覺壓力很大。

  
另外,人力成本高也是企業普遍反映的問題。根據湖南省發改委對215家企業問卷調查,今年上半年,67.4%的企業反映經營狀況一般或較差,91.2%的人工成本持續上漲。湖南省一家大型企業負責人表示,企業採取了精減人員的措施,去年以來員工減少近萬人。整個行業還有2萬多人的分流安置任務,這個過程本身就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此外,滕泰表示,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各地方都比較注意合理運用行政手段,但是也有部分省份的供給側改革方案中包含較多行政干預措施。

  
寧夏黨委政研室、發改委、經信委等部門負責人以及部分企業在採訪中就表示,雖然現在寧夏供給側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行政手段推動的色彩較濃厚,改革成果“含金量”有待檢驗。記者採訪發現,寧夏最大的庫存是商品房,今年以來,商品房去庫存主要採取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農民購房補貼等手段,通過需求側管理、運用市場辦法去庫存的不多。此外,目前寧夏企業融資主要還是靠銀行貸款,直接融資少,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加杠杆”幫助企業,導致債務不斷增加。

  
湖南省委改革辦一位負責人表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府肯定要有所作為,但要注意政府有形之手“越位”的問題,如果武斷地干預市場,可能會帶來很多副作用。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