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央企的供給側改革正在提速。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日前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作為國企改革重點,國資委下一步將加快化解央企過剩產能,建立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品質、安全等標準要求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企業關停並轉或剝離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他同時對供給側改革提出明確時間表,今明兩年中央企業壓減10%左右的鋼鐵、煤炭現有產能,並採取強化管理、改造提升、債務重組、關閉撤銷、破產清算等方式,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無疑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國有企業發展現狀來說,產能過剩、效益偏低的問題依然存在,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的產業結構偏重,重化工領域資產總額占比超過50%,去產能任務艱巨。
“國有企業大多處於傳統重工業行業,企業扭虧增盈、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屍企業’等任務繁重,一些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活力不夠,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技術和知名品牌。”肖亞慶說。以鋼鐵行業為例,記者瞭解到,儘管近十年來國家對鋼鐵業產能過剩頻頻調控,但是收效甚微。
記者從多個協會取得的資料顯示,2003年鋼鐵行業產能近3億噸,2012年產能已經突破10億噸,目前鋼鐵產能據不完全統計已經接近12億噸。
“集中審批、管控競爭的方式已難以抑制產能過剩。”一位業內專家表示,目前鋼鐵等產能過剩行業往往是國企,同時也是地方政府財政支柱企業,涉及當地財政收入、就業、經濟穩定等。同時,現在過剩的產能不僅僅是落後產能,還包括結構性無序發展產生的大量先進的產能,這些都是目前供給側改革要根本解決的關鍵問題。
據瞭解,6月29日,國資委曾召開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工作會議,組織推進有關中央企業化解鋼鐵煤炭過剩產能、處置“僵屍企業”和開展特困企業專項治理工作。會議明確,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中央企業鋼鐵煤炭現有產能的15%左右,使專業鋼鐵煤炭企業做強做優做大,電煤一體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其他涉煤中央企業原則上退出煤炭行業。
“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治理僵屍企業又是重中之重。”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供給側發力,從根本上和整體上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無疑是步入深水區後的國企改革必須要啃下的“硬骨頭”,也是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成效的應有之義和必由路徑。
在不少專家看來,未來判斷國企改革是否成功的標準應當是,是否實現了過剩產能的有效化解、過高杠杆的明顯抑制、經營效益的持續改善以及國有資本配置效率的顯著提高,而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味做大規模,提高國有企業的效率和競爭力是貫穿國企改革的一個主線和靈魂。
招商證券分析師指出,鋼鐵、煤炭企業去產能的過程也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好時機。在資本市場上,可以通過並購重組來完成產能出清,預計下半年鋼鐵、煤炭類國企改革進程也將明顯提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