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豬”又站在風口上了。
國家發改委資料顯示,截至3月9日,全國生豬平均出廠價格為每公斤18.62元,同比上漲52.8%;同時,由於年初飼料成本繼續穩中下降,導致豬糧比價持續走高,達到份9.13﹕1,已進入黃色預警區域。而搜豬網資料顯示,3月的第二周,全國瘦肉型豬出欄均價繼續上漲。周均價從上周的18.59元/公斤漲至19.14元/公斤,較去年同期的11.64元/公斤上漲了64.43%。到今年的3月21日已經順利突破2011年6月22日的歷史最高點19.6元/公斤,達到19.7元/公斤,創出新高。
這意味著,豬肉市場呈現出生產成本下降而銷售價格飛漲的怪邏輯。那麼,由於這位“二師兄”在消費價格指數中的權重因素,會不會繼續對CPI施加影響?
此前,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受食品和服務價格大幅上漲的影響,2月份CPI同比漲幅達到了2.3%,比1月份擴大0.5個百分點。其中,鮮菜、豬肉、水產品價格同比分別上漲30.6%、25.4%和3.5%,合計影響CPI上漲約1.51個百分點,占CPI同比總漲幅的65.7%。
不過,昨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2016年3月11日-20日)顯示,相比上一期(2016年3月1日-10日)資料,相同的27類主要食品中,15種上漲,12種下跌,最大漲幅17.8%的是大白菜,最大跌幅為8.5%的是黃瓜。簡單來看,鮮菜價格漲跌互現,其對CPI影響或可對沖。而統計的水產品中,活鯉魚和活草魚價格均呈現下跌,且跌幅都遠超上漲的帶魚漲幅,亦未必能對CPI產生什麼貢獻。相比之下,只有豬肉後臀尖、五花肉價格環比分別上漲0.9%和0.8%。這不能不引起對“豬週期”影響力的關注。而個別敏銳的機構則適時提醒股市投資者,建議關注相關概念股。
發改委方面也提醒農戶,豬糧比價處於較高水準,可能會引起養殖戶過度補欄,導致生豬產能過度擴張,使生豬價格很快進入下跌通道。因此,建議生豬養殖戶理性判斷生豬價格未來走勢,進一步提高風險意識,合理安排補欄。同時表示,“國家有關部門將按照《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規定,適時啟動調控預案,努力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
但是,對於“二師兄”可能對3月份CPI資料的影響預判,市場已現分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