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鄧小平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使這個亞洲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蓬勃發展的經濟帶來了一個令人不快的副作用,那就是中國政府對外國石油進口的依賴日益加深。
25年前,中國的石油日產量約為400萬桶,足以滿足這個亞洲國家對石油產品的國內需求。今年4月份,中國平均每天進口1064萬桶石油,這是一個新的記錄。2018年,中國對外國石油依賴程度達到70%,預計還將繼續增長。
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原因,因為石油是維護穩定與安全的關鍵產品。中國意識到自己的相對弱勢,因為大部分進口石油都是通過美國海軍控制的海運航線抵達中國大陸的。中國海軍的相對薄弱加大了封鎖的風險,體現了封鎖的安全威脅。因此,中國政府一直在推動國內能源企業增加本土油田的產量。
增加投資
未來五年,中國三大石油巨頭,即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計畫增加5170億元的支出,較去年增長18%。與西方國家的企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國有能源巨頭正投資于成熟的油田,而這些油田需要高成本才能提高產量。這些企業需要增加13%-27%的投資才能達到目標。
對那些對中國能源企業未來分紅能力持懷疑態度的私人投資者來說,將大量資金投入低生產率油田已成為一個擔憂。儘管這些都是國企,但它們同時在中國和美國的證券交易所上市。由於按照國際標準,有關油田的潛在收益率相對較低,股票價值已大幅下跌。
由於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中國政府尤其擔心對外國石油生產商的依賴。國家主席直接呼籲中國能源企業增加國內產量。據中石油母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一名研究人員說,到2022年,額外的支出只會使產量增加到2億噸,這不是一個顯著的增長。
Sanford C. Bernstein & Co.的分析師Neil Beveridge說:“毫無疑問,這些公司承受著要迅速提高產量的巨大壓力。人們會擔心,在目前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的環境下,這可能會侵蝕回報率。”
中國能源企業正冒著巨大的風險,在與頂級資產相比生產率較低的油田增加產量。不過,這也突顯出中國政府對降低對外國生產商依賴的重視。在這種背景下,石油不僅是一種重要的能源,而且是一種戰略資產。
葉岩和天然氣
中國能源巨頭也一直試圖複製美國葉岩氣的繁榮。然而,由於中國的葉岩岩層與美國的不同,它們正面臨著重大挑戰,因為石油和天然氣礦床位於地殼深處,而且濃度較低,這使得開採難度更大,成本也更高。此外,由於智慧財產權問題,西方企業不願分享自己的技術訣竅。
除了石油,中國也越來越依賴外國天然氣。中國政府通過“煤轉氣”政策治理空氣污染,顯著提高了天然氣的消費量。2017年,天然氣約占中國能源結構的7%。政府計畫在2030年將這一數字提高到15%左右。這可能使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其液化天然氣產量約占全球5億噸總產量的四分之一。
中國政府似乎不希望過度依賴外國生產商,以獲得為經濟和安全機構提供動力的關鍵資源。特別是目前與美國的對峙和緊張局勢加劇,是令人擔憂的一個原因。因此,政府正推動其能源巨頭在高成本和低生產率的情況下增加國內產量。
來源:Yahoo Finance, 譯者:Vanessa Chen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