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美國公司需要消費者

纽约时报
2019-01-09 14:47

已收藏


蘋果銷售額的下降表明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健康發展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性。
 
蘋果上周將收入低於預期歸咎于其在華業績,這對投資者來說是一個罕見的壞消息。這一消息導致蘋果股價暴跌,投資者也拋棄了在中國擁有大量敞口的其他公司。無論是蘋果的利潤下跌還是更廣範圍的市場的損失,其規模都突顯出,中國以及中國消費者對美國企業已變得多麼重要。
 
中國為蘋果的銷售貢獻了520億美元,是蘋果的第三大市場。蘋果並不是唯一一家依賴在華銷售的科技公司。據FactSet的估計,晶片製造商高通的技術應用于蘋果智慧手機,其在中國的銷售額達150億美元,約占其總銷售額的65%。其他看好中國市場的公司有英特爾、美光科技和德州儀器,其在中國的銷量分別占它們總銷量的24%、51%和44%。
 
這些數字清晰地表明,將中國視為“世界工廠”、用廉價商品充斥全球市場的觀念已經嚴重過時了。出口和房地產、道路等資本投資已不再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出口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2006年的36%下降到2018年的20%。就像特朗普政府正在嘗試的那樣,以關稅手段打擊中國的出口,在某種程度上是在打過去的戰爭。
 
近年來,中國經濟已經轉向更加依賴國內家庭消費模式,普通中國人為自己和家人買東西。過去10年,中國個人消費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整體經濟增速。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其中家庭消費約占五分之四。
 
中國目前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消費市場,私人消費總額約5萬億美元,占世界總額的10%以上。賺取中國消費者辛苦掙來的錢的競爭已經變得非常激烈。
 
以智慧手機市場為例。就在2016年,蘋果還是中國領先的手機製造商;但到了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占主導地位的電信公司華為以23%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中國智慧手機製造商Oppo、Vivo和小米則分別排在第二、第三和第四位,而蘋果以9%的市場佔有率排在第五位。全球智慧手機銷售領軍企業韓國三星在中國幾乎銷聲匿跡,未能從Galaxy Note 7電池過熱引發的慘敗中恢復過來。
 
即使是美國消費者曾經占主導地位的行業現在也越來越多地轉向中國。例如,通用汽車在中國市場的汽車銷量就超過了北美。2018年,國際電影在中國的票房總收入約為90億美元,而在北美的票房收入接近120億美元。
 
本文作者所在的公司十多年前就決定不投資中國的出口行業。中國製造商的成本正在上升,出口價格持平或下降。相反,筆者強烈地認為,那些迎合中國消費者市場的公司——無論是中國國內還是國外——都具有更大的潛力。
 
是的,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開始放緩,隨著中國政府收緊信貸,投資有所減少。與美國發生的貿易戰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但筆者的長期預期沒有改變。中國的消費市場將繼續增長,儘管速度會放緩,而且如果任何一家跨國公司想要保持競爭力,該公司都將繼續認真關注中國市場。
 
那麼,像蘋果這樣發現自己被捲入貿易戰的公司將何去何從呢?首先,它們肯定希望,週一在北京開始的最新一輪中美貿易談判能夠迅速結束。最好的結果可能是達成一項協議,鼓勵中國進一步開放經濟,承諾縮減繁瑣的國有部門,並消除壁壘以進一步吸引外國投資和貿易。
 
美國企圖利用關稅打擊中國對美國的出口,損害中國利益。但這並沒有發生。如果貿易戰持續下去,這當然會傷害中國企業,就像已經傷害了那麼多美國企業一樣。但如果貿易戰最終拖累了中國消費者需求,那麼全球的企業都將蒙受損失。

來源:紐約時報, 譯者:Vanessa Chen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