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國資股東籌畫公司控制權結構有關事項停牌的綠地控股26日下午公告,為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優化國資佈局結構調整,完善公司股權結構,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及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擬通過公開徵集受讓方的方式協定轉讓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份,擬轉讓的股份比例合計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17.50%。這標誌著“混改樣板”綠地控股在實現整體上市5年之後,啟動新一輪混改。
據公告,7月24日,綠地控股收到上海地產集團及上海城投集團關於籌畫公司控制權結構有關事項的進一步通知,停牌期間,上海地產集團及上海城投集團就上述事項進行了進一步論證並履行了內部決策程式。本次擬轉讓股份的價格不低於下列兩者之中的較高者:提示性公告日前30個交易日的每日加權平均價格的算術平均值和最近一個會計年度公司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值。上海地產集團及上海城投集團擬聘請中金公司作為本次股份轉讓的財務顧問,後續將進一步研究制定本次股份轉讓的具體方案。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預計綠地控股仍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但控制權結構可能發生較大變化。
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上海地產集團持有綠地控股25.82%股份,上海城投集團持有綠地控股20.55%股份,二者合計持有綠地控股46.37%股份,若轉讓17.50%股份之後,二者合計仍將持有綠地控股28.87%股份,略低於第一大股東上海格林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持有的29.13%股份。
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表示,此次國資持股調整,通過給上市公司引入新的優秀戰略股東,將推動公司股權結構進一步優化,支援公司進一步提高市場化程度,提升經營管理自由度,加速改革活力全面釋放。
綠地集團(綠地控股的前身)誕生於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大規模啟動的1992年,1997年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完成改制,2015年實現企業整體上市,2018年總資產規模首超1萬億元。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的積極踐行者,綠地在自身不斷推進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時,積極參與央企和地方國資國企改革,先後投資入股了原寶鋼建設、貴州建工、江蘇省建、天津建工、西安建工、河南公路工程公司以及東航物流、上航國旅等國企,並取得多方共贏的良好效果。
綠地混改之所以成果豐碩,主要得益於其採用了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員工持股“金三角”的股權結構。在張玉良看來,“金三角”模式有利於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張玉良認為,國企混改應該優先在競爭性領域國企實施混改,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應該更多創造條件推進集團母公司層面的混改,因為只有在母公司層面實施混改,才能從全域和根本上對企業制度進行變革,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動力和競爭力。
此次綠地控股迎來深度混改的契機則是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去年9月,《上海市開展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的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明確提出到2022年上海市將在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系列成果,建成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制,形成符合高品質發展要求的國資佈局,構建符合市場規律的企業經營機制。今年7月22日,國務院國資委召開地方國資委負責人年中視頻座談會,會議強調,更加聚焦推動國資系統監管企業總體效益實現穩增長,更加聚焦抓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落實落地,激發國有企業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快推動高品質發展,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
就公司自身來說,綠地控股近年來持續加強在一二線城市拓展,公司通過特色小鎮、高鐵站商務區、超高層專案等方式獲得土地儲備,同時在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方面持續佈局,形成對房地產業務的有力互補。目前,公司已形成“房地產、基建兩大主業並駕齊驅,金融、消費、健康等協同產業雙向賦能”的經營格局。站在新的起點上,綠地控股需要通過體制機制方面的變革來進一步釋放企業發展的空間。此前,上海市國資委曾多次赴綠地控股進行實地調研。
“大方向上肯定是好事情,引入實力強勁的戰略投資者,無論是資本實力的增強還是新股東方資源的協同,都會對綠地控股形成比較大的助力。”業內人士表示,對綠地控股而言,可以將國有資本的持股比例進一步降低,推動綠地控股進一步走市場化道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