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中國平安高管大變陣!六大解讀看最新組織架構

中国财富网
2018-12-16 14:55

已收藏

一架快速行駛的戰車上,駕駛室裡正在發生變化。

正如中國平安的頂層人事架構調整:增設三個聯席CEO,形成“董事長+一個集團總經理+三個聯席CEO +八位執委主任+200余執行委員會成員”的序列。這些核心人員,一定程度上決定著資產規模近7萬億、隊伍超180萬人的平安未來的發展和走向。

這次兼顧公司戰略實施、未來監管方向考量、內部賽馬機制等多重意圖的人事調整,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露出端倪,整個過程實施得周密而謹慎。消息出來後,也引發了業內外的大討論:

既然是老將提拔,是否有必要增設聯席CEO?

聯席CEO的架構與公司業務發展有什麼關係?

是否涉及業務條線的內部鬥爭?是在選接班人嗎?

……

結合公司這幾年的轉型,對照新舊組織架構的變與不變,可能會發現一些問題的答案。

先看調整後的組織架構。本次調整的部位在頂層,是在原有董事長和總經理之外,增設三個聯席CEO。

解讀一:馬明哲核心地位未變化

現年63歲的馬明哲,什麼時候考慮退休?這次提拔3位聯席CEO,是為了賽馬選拔接班人嗎?

雖然有人產生這樣的猜測,但平安資深副董事長孫建一昨天在接受內部的採訪中表示,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馬明哲的角色與工作不會變化。原話是這樣的:

“平安的‘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轉型正處於關鍵的階段,當前以及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公司仍需要馬總作為領頭人,繼續帶領整個平安,堅定不移地推進轉型,迎接新時代的重大機遇和挑戰。馬總仍然作為集團董事長/CEO、執行委員會主任,特別在未來公司的重大戰略轉型、商業模式創新、科技創新、人才梯隊培養和文化建設等方面,繼續發揮不可缺少的核心領導作用。”

“在馬總的領導下,三位聯席CEO分別領導、負責三大業務事業群,這是對平安現有經營決策機制的延續和完善,執委會決策機制維持不變,將讓業務執行官、職能執行官的定位更加明確,職責更加清晰,重點更加聚焦,協同更加有力。”

也就是說,本次人事調整,馬明哲的核心地位並未變化。

解讀二:新增三個聯席CEO分管三條業務線

新增三個聯席CEO,確立“個人業務+公司業務+科技業務”三大事業群及架構,是本次架構調整中最大的變化。

其中,集團副首席執行官、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出任公司聯席CEO,分管個人客戶綜合金融業務。

李源祥畢業于劍橋大學,是北美精算師,曾在英國保誠公司擔任高管職位,加入平安14年。李源祥一直擔任個人客戶綜合金融委員會主任。

公司內部評價:李源祥擁有國際領先的保險、醫療健康領域專業經驗,視野廣闊、思路清晰,戰略規劃、創新及領導能力強,在個人綜合金融領域有深刻見解與經營能力。在其帶領下,平安在保險產品、服務、管道和管理領域持續開拓創新,壽險、產險、養老險、健康險等個人業務的發展均領先於行業。

外部評價:才能突出的職業經理人,具有把一件事情從1做到10的能力。

集團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出任公司聯席CEO,分管公司客戶綜合金融業務。

謝永林畢業于南京大學,是經濟學博士。謝永林加入平安24年,是團體客戶綜合金融委員會主任。謝永林擁有豐富的綜合金融經營管理經驗,先後在保險、集團、銀行、證券等多個單位擔任重要領導職務。

公司內部評價:他的領導能力、經營管理能力、組織協調力強,在過往各個崗位上均做出了優異的業績。特別是其擔任平安銀行董事長後,推動平安銀行制定清晰的發展戰略,各項改革卓有成效。在提升銀行內部經營管理、零售轉型及生態戰略的落地實施方面,以及規劃並推動落實了對公業務群“1+N”的戰略整合、內部協同,成效明顯。

外部評價:平安培養的本土高管,是一員善於解決問題的猛將,堪當“救火隊長“的角色,具有把事情從-1做到1的能力。

集團副首席執行官,科技發展委員會主任兼任集團運營執行官陳心穎,出任公司聯席CEO,分管科技業務。

陳心穎畢業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麥肯錫東南亞金融業和商業科技負責人,2013年加入平安。

公司內部評價:她視野寬廣,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學習能力、規劃及創新能力強,擁有優秀的領導力和執行力。在其領導下,近年來,平安科技業務發展突飛猛進,科技研發實力大幅提升,成果顯著。對平安科技、生態戰略轉型做出了重大、突出的貢獻。

外部評價:學習能力極強,精力充沛,具有高效的執行力、敏銳的洞察力。

解讀三:任匯川分管領域無變化

新增三個聯席CEO之後,公司內外最大的困惑之一,莫過於三個聯席CEO和現任集團總經理之間是什麼關係?總經理的分管業務上有何變化?

任匯川在對內部的採訪中表示,“我作為集團總經理,原來所負責的工作和職責均不變。”、“在董事長的領導下,具體我負責和分管大資管條線,負責集團層面行政協調、政府關係和品牌文化建設,與各位業務執行官、職能執行官一起,在集團‘執行官+矩陣’決策機制和‘集體決策、分工負責、矩陣管理’模式下,為集團戰略發展繼續努力。”

任匯川2011年出任中國平安集團總經理。當時董事會如是評價任匯川:“忠誠平安事業及平安文化,具有出眾的協調能力和組織動員能力,在各層級員工中都有極好口碑。他熟悉中國國情,經常深入基層調研,掌握市場動向,清晰把握市場脈搏。他具有極為開闊的國際視野,經歷多家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專崗培訓,熟悉國際金融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位在平安多年的前員工評價他,“作為平安培養的本土高管,任匯川很低調,善於處理複雜關係,協調才能出眾,在內部工作過這麼多崗位,沒有人說他的不是,這一點很難得。”

解讀四:8名執委會主任無變化

根據平安的組織管理架構,在股東大會、董事會休會期間,執委會是平安的最高的審批機構。目前執委會主任有八位,分別是:

平安集團董事長兼CEO馬明哲

平安集團副董事長孫建一

平安集團總經理、平安信託董事長任匯川

平安集團聯席CEO、首席保險業務執行官李源祥

聯席CEO、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

聯席CEO、聯網業務的首席運營官及首席資訊執行官陳心穎

集團副總經理、首席稽核執行官、合規負責人葉素蘭

集團副總經理和首席財務官、公司總精算師姚波

除了上述八位主任,還有6位主任列席成員。整個執委會成員,由總公司和子公司的執行官、黨委書記、董事長等人組成,加起來大約200人。

這200多人是平安這輛戰車的驅動者,也是相互制約和相互平衡的重要力量。

解讀五:新管理架構強化集團的核心地位

作為綜合金融排頭兵,中國平安的管理架構十分特別,存在兩種並行的管理形態:一方面,作為金融控股集團,平安的專業子公司眾多,均需按照監管要求保持其獨立法人的地位。各專業公司均為“獨立經營、獨立資本、獨立團隊、獨立核算”,集團與各子公司之間均設有嚴格的風險防火牆。

另一方面,從綜合金融的客戶需求和服務模式出發,如果想更好地貼近客戶和增加粘性,平安需要完成從集團到客戶的“條線”式結構的整合,從而需要加強對業務條線的分類和管理。

這兩種管理方式並存的架構,儘管對集團的管控能力要求極高,但它解決了綜合金融裡最難的部分:既滿足監管合規要求,又盡可能多元化地走向客戶。

從這個角度,可以更好理解平安為何要進一步明確“個人、公司、科技”三大業務群——通過細分和對口服務,縮短產品與客戶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好地粘住客戶。

試點綜合金融的金融集團,常常深陷於一個問題,客戶到底是各個子公司的,還是歸整個集團?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綜合金融只是徒有表面的金融牌照大集合。

平安也面臨著這些問題,平安努力的方向是通過集團之手,打通專業子公司之間的橫向壁壘,共用管道,讓產品和客戶之間順暢地流動。

為此,平安在集團層面實行“五會管理”,即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黨委會、執委會。執委會在股東大會、董事會休會期間,負責公司日常經營管理,是公司最高的審批機構,直接對董事會負責。

平安執委會一直採用“執行官+矩陣”集體決策機制和模式。所謂“矩陣”,已經按照個人業務、公司業務、科技業務三大事業群劃分了,三個事業群的執行官,與財務企劃、人力資源、投資決策、稽核風控、關聯交易、品牌傳播等職能執行官共同決策、分工負責,確保任何重大經營管理決策,都由業務執行官和職能執行官集體參與,實行業務執行官和職能執行官“集體決策、分工負責、矩陣管理”的模式。

但綜合金融的打法如何在地方落地,是非常現實的問題。在地方,各個分支公司除了受總公司垂直管理,還要接受“四會管理”制度,即統管黨委、聯席會議、團金會(團體客戶綜合金融委員會)和個金會(個人客戶綜合金融委員會)。“四會”通過相應的KPI設置,對地方上的資源進行橫向打通。

整體看,擁有180萬代理人的保險板塊、擁有數千萬註冊用戶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更像是平安集團的線上線下入口,而銀行、證券等子公司則是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方。近年,平安壽險代理人為銀行信用卡、理財產品和互聯網金融平臺輸入了不少業務。

中國平安高管大變陣!六大解讀看最新組織架構

平安方面表示,過去三年三大業務群“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以執行官負責制為核心的管理機制行之有效。

然而,既然效果是好的,為什麼還要進行架構調整?顯然,過去的管理方式仍有不盡如意甚至鞭長莫及的地方。

比如,有傳統金融板塊的利益格局固化,為了維持原有利益,不惜拒絕新技術、外部新產品帶來的衝擊。有人表示,平安近年提出向“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態”轉型的戰略,在內部傳統金融領域,確實有人覺得跟不上,難以適應。一些傳統業務出身的高管也進行過調整的努力,但是似乎“演出效果並不好”。

又如,優勢管道方或者流量入口更願意和誰配合,與激勵機制密不可分,這也導致內部的競爭,不規範的激勵會帶來腐敗現象。公司大了,自然有監控不到的地方。

本次架構調整,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管理層認為綜合金融和科技轉型的推動力度依然不夠,集團戰略距離落地,還有很大的距離。

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新架構調整,在強化對三個業務條線的管理和責任人的同時,也再次強化了集團對子公司的管控。

解讀六:架構調整或未結束

除了聯席CEO的設立,今年平安系子公司的相關人事變動,也是在高層架構調整的大背景下展開。

不久前,平安人壽任命總經理余宏兼任首席執行官、壽險執行委員會主任,負責壽險的日常經營管理工作。平安人壽黨委書記、董事長丁當卸任首席執行官,負責公司黨建工作、公司董事會及公司治理、企業文化建設、品牌宣傳工作等。據瞭解,此舉是“為加快平安人壽的服務轉型、科技轉型戰略。”

今年平安銀行私人銀行與平安信託也進行了整合,截至10月份,平安信託直銷團隊已有約1200人轉簽到平安銀行,內勤換簽率近100%、外勤換簽率約90%。

在“個人”、“公司”、“科技”三條業務線確立,“金融+科技”、“金融+生態”戰略轉型下,平安的架構調整或許並未結束,不排除後續還會輔助相應的人事排兵佈陣。

外部說法紛紜

作為資本市場上話題公司,中國平安的標籤很多,如綜合金融先行者、全球9家“大而不能倒”的保險公司之一、民營企業的風向標,這也讓平安這次高層架構調整充滿了猜測。券商中國記者搜集部分解讀:

平安也有大企業病,是要好好調整下了。

四個字概括平安高層架構調整:分權、賽馬。

調整架構是為了制約和平衡原有的利益格局。

平安這家狼性十足、發展很快的公司,內部調整動盪是常態,每兩年就會動一次,大家已經習慣了。

平安提出向金融+科技和金融+生態轉型的戰略,在內部傳統金融領域,確實有人覺得跟不上,難以適應。一些傳統業務出身的高管也進行過調整的努力,但是似乎“演出效果不好”。

這次架構調整,將給平安科技條線帶來非常大的利好。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