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存信披違規等一系列問題,慧球科技被監管部門“盯上”。截至9月9日17時,慧球科技因未在限期內完成其本應主動落實的整改要求。上交所決定自9月13日起對慧球科技股票實施ST處理。
“這樣的結果早在意料之中,慧球科技在監管部門發出通告後沒有任何動作,內部高管悉數聯繫不上,並且公司在股東層面和內部結構存在眾多問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歷史問題,並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從監管部門給出的時間來看,要完成整改,對於慧球科技而言難度非常大。”一位接近慧球科技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
高管集體失蹤
董事會被指怠於履職淪為ST
慧球科技終究還是沒有逃脫被ST的命運。9月9日,上交所決定自9月13日起對慧球科技股票實施ST處理,公司股票簡稱將由“慧球科技”變更為“ST慧球”,並轉入上交所風險警示板繼續交易。在此之前,公司股票於9月12日(週一)停牌一天。
上交所稱,通報發出後,上交所通過電話、函件等方式先後多次督促公司切實整改。截至9月9日17點,公司仍然沒有提交整改報告,沒有在限期內完成其本應主動落實的整改要求。
早在8月8日,因慧球科技資訊披露違規,上證所已暫停其資訊披露直通車業務,對公司公告實施事前審核。與此同時,上證所對慧球科技先後發送了8份監管工作函和問詢函,提出明確的資訊披露監管要求,並督促公司和董事長及其他董事會成員儘快落實;先後4次向市場通報公司資訊披露存在的問題及監管動態,同時督促公司整改。
上證所稱,上證所於8月18日開市前撥打董事長董文亮電話,無法取得有效聯繫。同時,在規定的整改期間,上證所還先後多次電話聯繫公司資訊披露第一責任人、現任董事長董文亮,但其仍未接聽電話,也未按上證所要求接受監管談話。公司董事會也沒有披露其是否召開會議自查整改。
“除了實際控制人不明、信披違規,慧球科技還拒絕監管約談,挑戰監管部門的底線。這是監管部門所不能容忍的。”有接近慧球科技的人士表示:“因公司股東層面的利益問題,致使公司管理混亂,目前核心管理層已經‘失蹤’。”
面對交易所的屢次督促,慧球科技始終堅持走屢次挑戰監管的“釘子戶”的路線。上證所稱,直至整改期限屆滿,慧球科技公司及其董事會仍然怠於履職,拒不整改,無視上市公司基本義務,任由公司持續處於資訊披露違規及風險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慧球科技股票被ST處理後,將轉入上交所風險警示板交易,其交易方式也將有所變化:一是股票價格的漲跌幅限制為5%;二是投資者應當採用限價委託方式參與交易;三是投資者當日通過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累計買入的單只風險警示股票,數量不得超過50萬股。
實際控制人身份依舊未明
整頓期或將更漫長
對於慧球科技而言,其還要進入漫長的整頓期。然而要恢復恐仍遙遙無期。
據上證所據披露,目前,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狀況仍然未能核實,重要公告提前對外洩露的責任依舊沒有查明,資訊披露聯繫管道還是不能暢通。尤其是作為公司日常決策機構的董事會及其董事長等全體成員,至今未能擔負起消除公司資訊披露混亂狀態的職責,對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置之不理。
在慧球科技董事長董文亮無法聯繫上之際,在資本市場“頗有名氣”的公司證券代表鮮言也一併失蹤。儘快明確實際控制人成為慧球科技的首要問題。
有意思的是,慧球科技原董事長顧國平已經於9月7日發出聲明撇清關係,聲稱“本人已不再也無意成為慧球科技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目前,慧球科技如同“棄子”一般,沒有家長認領。
“目前慧球科技要撤銷ST處理申請,必須要明確實際控制人、理清內部繁亂的關係,不過目前公司股東的利益糾葛而帶來的治理結構混亂成為突出性問題。”業內人士認為。
股票被ST處理後,慧球科技仍應當全面完成各項整改要求,恢復公司資訊披露和公司治理正常狀態。公司整改完成後,還應當至少規範運作6個月以上,充分表明投資者能夠對公司前景形成穩定預期、投資者權益已經得到合理保障。滿足兩項條件後,公司才可向交易所提出撤銷ST處理的申請。
進退兩難陷尷尬境地
或再“吃”官司
而慧球科技面臨的麻煩不僅於此,其或再面臨陷入多起訴訟。
此前由於慧球科技存在諸多問題,且聯繫不上,8月25日中國證監會對慧球科技下發調查通知書,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此次監管部門對慧球科技提出的整頓要求也是圍繞恢復公司資訊披露管理秩序,核實公司實際控制人情況,追查公司尚未披露公告全文洩露的責任,以及公司董事會應當自查整改等。而這些問題對於上市公司而言,均是“致命性”問題。
“慧球科技之前被監管部門立案調查,如果最終調查結果認定慧球科技構成虛假陳述,因其虛假陳述而受損的投資者將有權提起索賠訴訟。此外,在慧球科技被ST的過程中,公司管理層存在過錯,投資者可以根據《公司法》152條的規定要求公司高管承擔賠償責任。”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告訴記者。
他表示,根據相關證券法,董事、高級管理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損害股東利益的,股東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實際上,慧球科技前實際控制人顧國平已經陷入多起訴訟之中。今年7月份,慧球科技就其重組終止相關事項回復上交所問詢函,同時,作為重組的財務股份國泰君安也就相關問題發表了專項核查意見。國泰君安在核查意見中稱,慧球科技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顧國平正陷入多起訴訟中,訴訟金額逾6億元。
“雖然顧國平已離開慧球科技,但針對顧國平訴訟的發生是在其是慧球科技實際控制人期間,這仍將對慧球科技產生影響。”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目前慧球科技面臨的境況是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行政處罰的同時,投資者或將再起訴公司董事會和高管。”
“慧球科技原本實控人是打算通過賣殼重組的方式獲利離場,但在史上最嚴監管環境下,賣殼重組幾近失敗,接手方也因此一走了之,原實控人既無法順利高位套現,也無力自行進行重組,這就讓公司進入一種‘破罐子破摔’的狀況。”沈萌告訴記者。
最新評論